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包頭鈮資源綜合利用》課題通過國家驗收

2010年12月07日 15:53 7045次瀏覽 來源:   分類: 新技術

  12月7日消息 12月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包頭稀土鈮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課題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包鋼在鈮選冶技術及稀土冶煉新工藝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鈮的選冶工藝達國際先進水平。
  白云鄂博礦是世界罕見的多金屬伴生礦床,其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鈮和釷儲量居世界第二。經過50多年的不懈努力,包鋼在白云鄂博礦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大型礦業(yè)基地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中,《包頭稀土鈮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被列為重點課題之一。4年間,包鋼作為課題承擔單位,與東北大學、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沙礦冶研究院、內蒙古科技大學、北京賓隆礦業(yè)等多家單位聯(lián)手合作,圓滿完成了包頭稀土冶煉實現(xiàn)清潔工藝,工業(yè)三廢排放指標達標;鈮的選冶工藝達國際先進水平;形成年產7萬噸60%(REO)稀土精礦生產線能力;年產難選復雜氧化鐵礦品位63%以上鐵精礦200萬噸等一系列課題研究任務。不僅使包鋼在鈮選冶技術及稀土冶煉新工藝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更為包鋼培養(yǎng)和練就了一支技術水平高、綜合能力強的科技人員隊伍。
  在3日舉行的課題驗收會上,包鋼總經理、課題負責人李春龍向國家科技部社會發(fā)展科技司資源與環(huán)境處處長徐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科技部副主任馬繼倫、中國鋼鐵工業(yè)學會冶金科技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牛京考和自治區(qū)科技廳、市科技局有關領導和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為組長,13名鋼鐵冶金、礦冶、選礦、管理、冶金材料、財務等領域的專家組成的課題驗收專家組,匯報了《包頭稀土鈮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李春龍詳細介紹了《包頭稀土鈮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包含的包頭稀土資源冶煉新工藝和新設備技術研究、包頭鈮資源選冶新工藝新技術研究及產業(yè)化、包頭稀土資源選礦新工藝、包頭難選復雜氧化鐵礦選礦工藝研究4個專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國家科技部相關領導及專家組隨后進行了現(xiàn)場考察和審閱驗收資料,現(xiàn)場咨詢及答疑等嚴格的評審工作,認為包鋼所提交的驗收資料內容翔實、數(shù)據(jù)可靠,符合驗收要求;課題組完成了各項研究工作,達到考核指標;課題經費使用基本合理,組織管理制度健全,課題研發(fā)質量及進度得到有效保障;該課題創(chuàng)新研發(fā)出“稀選尾礦混合浮選——正浮選鐵——正浮選鈮工藝技術”、“罐式選擇性還原鈮精礦——電爐熔分冶煉低級鈮鐵合金工藝技術”、“高品位稀土精礦選礦新工藝技術”、“稀土精礦低溫焙燒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尾氣氟硫回收工藝技術”、“稀土資源冶煉新工藝新設備技術”及“難選復雜氧化鐵礦選礦工藝技術”;建成了難選復雜氧化鐵礦年產200萬噸鐵精礦生產線、年產7萬噸高品位稀土精礦生產線、稀土清潔生產工藝中試線、鈮選冶試驗基地。專家組對該課題研究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及包鋼科研人員、生產職工的辛勤付出給予高度贊譽,專家一致認為:該課題的主要研究成果顯著提高了包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國家科技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稀土學會、自治區(qū)科技廳及市科技局等單位相關領導同時表示:將一如既往支持包鋼的發(fā)展及相關課題的研究,為包鋼進一步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創(chuàng)造條件。

  相關鏈接
  鈮是一種金屬元素,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超導體。鈮具有諸多可觀特性,純鈮在電子管中可用于除去殘留氣體,鋼中摻鈮可使鋼的高溫強度增加、提高鋼在高溫時的抗氧化性、改善鋼的加工性能等。鈮本身十分頑強,用鈮的碳化物作基體制成的硬質合金具有很高的強度和抗壓、耐磨、耐腐蝕本領。鈮與鎢、鉬、釩、鎳等金屬“合作”得到的“熱強合金”可用作超音速飛機、火箭、導彈等結構材料?;阝墭O高的耐熱性,使鈮可以用于制造高溫金屬陶瓷和真空加熱爐等科技產品。同時,鈮在超導應用領域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鈮鈦超導材料制成的直流發(fā)電機不但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并且與同樣大小的普通發(fā)電機相比發(fā)電量大一百倍。因此,提高白云鄂博礦中鈮等寶貴資源的回收并加以有效利用迫切且必要。

(于泓澤耿靜波孫相軍)

責任編輯: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