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期貨上市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2011年02月28日 17:51 5033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鉛鋅資訊
“2010年2月18日――證監(jiān)會正式批準了鉛期貨上市,當日上期所公布了《上海期貨交易所鉛套期保值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草案(下文稱草案)。2月25日――上海期貨交易所就鉛期貨合約及有關規(guī)則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截止日期,1個月后也就是3月底將迎來首個鉛期貨合約掛牌。”--鉛期貨上市進入倒計時。
自從,2007年鋅期貨上市以來,有關推出鉛期貨的傳言就不絕于耳,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業(yè)內人士推測認為,在結束草案征求意見后,可能將針對鉛期貨進行一個月左右的相關培訓及推介,預計三月底最晚四月初鉛期貨就將正式掛牌交易。
然而,期待中的鉛期貨首個合約就要上市交易了,我們準備好了嗎?都應該如何準備呢?業(yè)界是如何反應的呢?
據了解,作為期貨合約交易的中堅力量期貨公司而言,當前,多數期貨公司分析機構還沒有較為完善的鉛行業(yè)研究團隊,有的正在組建,大多是抽調銅、鋁、鋅的研究員進行鉛市場分析研究,因為經驗不足,所以操作更需謹慎。
華泰長城期貨分析師肖流波認為,在鉛期貨上市之前當然要做足功課,一直從事銅行業(yè)分析的他,一年前就已經開始“熱身”,為自己“充電”國內外鉛行業(yè)供需情況,他還認為,研究倫敦鉛期貨市場歷史波動走勢規(guī)律將對國內期貨市場操作和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肖流波認為鉛期貨的上市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跨市場套利的投資模式,即跨市套利。由于國內鉛期貨遲遲未推出,導致鉛品種跨市套利運作空白。鉛期貨的推出,更多投資者如愿以償。
鉛期貨的上市,無疑對國內鉛生產企業(yè)、中游加工企業(yè)、和貿易商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多了一個套期保值平臺,面對變化莫測的價格市場,他們可以通過期貨市場套保,降低生產經營風險.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我國最大的鉛生產商河南豫光金鉛公司期貨部部長劉小中認為,鉛期貨更像一把“雙刃劍”,鉛期貨的上市,為企業(yè)提供了很好套期保值的平臺,降低企業(yè)風險,毋庸置疑。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鉛期貨上市,吸引更多游資的參與,投機資金的介入加大鉛價格的波動,使企業(yè)更難把握價格浮動取向。
但另一方面,在鉛期貨的有關交易規(guī)則中也看到,國家在整治投機行為和加強套保作用方面所做出的決心,別出心裁地推出不同于銅鋁鋅的“大合約”制度。鉛期貨交易規(guī)則規(guī)定,交割單位為每一倉單25噸,交割必須以每一個倉單的整數倍交割。鉛期貨合約的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8%等一系列“大合約”的思路,來規(guī)范市場。進一步完善套保效應,提前防范風險,促進市場功能發(fā)揮。比如,每手合約價值在44萬元左右(2月28日豫光鉛17500元/噸),而按照目前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目前期貨公司商品期貨的保證金基本在15%的情況,做一手鉛期貨的“門檻”或在6.6萬元以上。鉛期貨的合約設置,為的就是有利于發(fā)揮其套期保值功能,提高介入門檻減少過度投機。近而也看出,國家在整治期貨市場投機行為方面的力度和決心。鉛產業(yè)相關企業(yè)主要包括:礦山、鉛冶煉企業(yè)、鉛酸蓄電池企業(yè)、鉛合金生產企業(yè)和鉛貿易商。除礦山套保需求相對較弱之外,其它上下游企業(yè)都有著比較強烈的套保需求。通過恰當的賣期保值和買期保值,上述企業(yè)可以很大程度規(guī)避鉛價大幅波動帶來的相關風險,實現企業(yè)的穩(wěn)健經營。
劉小中表示,由于近期鉛期貨的推出,這段時間內,期交所肯定會吸納部分庫存,這樣會促使現貨供應緊張,可能會促使現貨鉛價上揚。
據工信部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鉛產量419.9噸,同比增長13.3%;鉛現貨平均價為16100元/噸,同比上漲9.1%;鉛鋅冶煉投資233.4億元, 同比增長34.9%。單位能耗鉛冶煉綜合能耗降到453.5千克標煤/噸,同比下降4.4%。2010年鉛酸蓄電池產量1.44萬億KVAH,同比增長17.4%,而80%的鉛用于鉛酸蓄電池生產,隨著我國汽車工業(yè)和電動自行車行業(yè)的發(fā)展,在這么高的增長率下,鉛消費依然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隨著鉛期貨的推出,將進一步推動鉛價走高.
責任編輯: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