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以舊換新貓膩多 亂象背后誰吃虧
2011年11月22日 14:21 2655次瀏覽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分類: 再生金屬資訊
●說不清亂象背后誰“吃虧”
以韓女士為例,她請賣場運輸人員提供5件舊家電,每件舊家電需付費120元。而國家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中規(guī)定,家電補貼按新家電銷售價格的10%給予補貼,補貼上限為:電視機400元/臺,冰箱(含冰柜)300元/臺,洗衣機250元/臺,空調350元/臺,電腦400元/臺。如果按照每件新家電300元的均價補貼計算,消費者最后拿到手的每件的補貼也差不多有180元。家電賣場則會享受國家提供的運費補貼。
而對于賣場所雇傭的負責回收舊家電的工作人員而言,則會多些倒賣二手家電的機會。舊家電會以較低的價格被收購。“我家之前的舊洗衣機只賣了30塊錢。”韓女士告訴記者。據悉,現在舊家電作為廢品只能賣到幾十元人民幣,而一旦到了二手貨市場,身價便可飆升至上百元,甚至更多。
在采訪韓女士的過程中,記者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位善良的消費者一再向記者表示,希望不會給這些商家“找麻煩”。面對國家家電補貼政策,不少消費者都是圖個省心省事的態(tài)度和心理來尋求政策補貼的。因此,面對倒賣二手家電的亂象,他們也并不十分介意。“外地人到北京賺點錢不容易,我們也省事兒了,您說誰吃了虧?我也說不清。”
●盤點政策效果
老百姓說不清政策補貼誰吃了虧,而國家出臺家電補貼政策則是為了進一步促進擴大消費需求,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huán)境污染,促進節(jié)能減排和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那么,在實施該項惠民政策的兩年多時間里,工作的目標是否有了明顯的效果呢
這項惠民政策的確對促進消費需求方面有一定的拉動作用。據報道,以國美電器的數據為例,目前賣場空調、冰箱等五大品類70%以上的消費者都會通過“以舊換新”來購買,進入10月中旬后,以舊換新業(yè)務明顯激增,申請上門收舊的用戶環(huán)比增幅超過40%。預計12月份將迎來一個高峰值。不少家電賣場也計劃著在元旦假期之前,掀起新一輪的促銷熱潮。
這種暫時性的家電消費熱潮雖然會在一定意義上加快家電更新的步伐,但也有些專家指出,由于家電回收政策性補貼即將到期,不少回收企業(yè)面臨無利可圖的困境。因此,接下來的回收廢舊家電工作仍面臨巨大挑戰(zhàn)。
另一方面,不少專家指出以舊換新政策并沒有使廢舊家電徹底退出市場,這也是這項利民政策面臨的最大的困境之一。據了解,由于對回收企業(yè)缺乏監(jiān)管,通過以舊換新收購的部分舊家電會再次流入舊貨市場。
據悉,廢舊家電中含有很多可回收再利用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玻璃等物質,對其進行有效回收利用,符合節(jié)能減排、循環(huán)經濟的需求。然而,在廢舊電器拆解、資源再生循環(huán)利用的程序還十分不規(guī)范。據了解,市民賣給小販的廢舊電器,很多都會以低級的小作坊式處理辦法,把塑料、金屬等可以賣錢的部分拆卸下來賣掉,其余的部分則當普通垃圾扔掉或燒掉。而有些小販為了把舊家電中的金、銀、鉑等貴重金屬提煉出來,還采取硫酸浸泡等方式。這樣生成的廢氣、廢水等會對土壤、水質造成嚴重的破壞。
此外,不少人擔心,在政策實施的當中,尚且存在廢舊家電處理不善的問題,隨著政策的結束,沒有了將廢舊電器送到拆解企業(yè)科學處理的途徑,情況是否會更糟糕。不少專家建議,建立完善、規(guī)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體系是當務之急。這或將改變廢舊家電市場無序經營、嚴重污染自然環(huán)境的狀態(tài),有效遏止當前因家電回收對環(huán)境保護造成的潛在危害。
責任編輯:小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