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打造中國銅冶煉技術新標高 豫光書寫銅冶煉新傳奇
2012年10月22日 8:42 1998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李幼玲
將忠誠留給企業(yè)的王擁軍
王擁軍,目前擔任豫光金鉛股份公司副總經理。他是“冷銅锍底吹連續(xù)吹煉半工業(yè)試驗”的主要指揮者。見到記者,他很熱情,說話幽默風趣,時不時發(fā)出爽快的笑聲。來豫光20多年,王擁軍不僅目睹了豫光最原始的燒結鍋時代,也見證了燒結機到氧氣底吹及直接煉鉛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他是從一線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鉛冶煉技術專家,豫光給了他成就夢想的舞臺。他從不倨傲,將忠誠留給了企業(yè),無論什么時候,他都和自己的實驗團隊并肩作戰(zhàn)。作為感動豫光的十大人物之一,在成績面前,在獎勵面前,他想得最多的還是自己的團隊。他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豫光掌門人楊安國提出了“綠色冶煉”的口號,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豫光的“項目出城,工業(yè)上山”走的就是環(huán)保發(fā)展的路子。而楊安國的獨到思維和超前的理念,不僅推動了企業(yè)的向前發(fā)展,還為企業(yè)儲備了大量的技術人才隊伍。
20多年來,豫光從一個既沒資源優(yōu)勢又缺乏人才的地方小廠,在找準了立足行業(yè)和企業(yè)的自身定位后,讓技術一次次領跑鉛冶煉行業(yè)。當時的小廠,想招名牌學校的學生是奢望?,F如今,博士、碩士、國家重點大學的學生,各種人才配備齊全。為了把鉛冶煉做大、做強,豫光的幾期鉛冶煉擴建項目都有條不紊,并且一期一個臺階,技術水平不斷跨越。
1986年,豫光兼并了濟源縣硫酸廠,開創(chuàng)濟源兼并企業(yè)的先例。通過實施金銀鉛工程一、二、三期擴建,使企業(yè)迅速確立了在全國鉛冶煉行業(yè)的龍頭地位。1988年3月29日,金銀鉛一期擴建工程順利試產。1991年7月,金銀鉛二期擴建工程聯(lián)動試車,二期工程是企業(yè)實現“產值上億元,利稅超千萬”的支撐項目,也是濟源市“八五”經濟能否翻番的重點工程,其投產使企業(yè)生產能力上升到黃金2.5萬兩,白銀12噸,電解鉛1萬噸。三期擴建是豫光鉛冶煉的一個里程碑。1992年,與中國黃金總公司聯(lián)營成功,獲得近億元的巨額投資。隨之,豫光進行了總投資1.5億元的第三期擴建工程,使電解鉛產量大幅增長,工藝技術趕上國內先進水平,并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回收了廢氣中的SO2生產硫酸,該技術工藝填補了我國鉛冶煉工業(yè)的空白。這一時期的積淀,為豫光的跨越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擁軍記得最清楚的是,2001年公司剛有粗銅的時候,他還在熔煉一廠工作。有一次做試驗,銅锍流出來,把他的左腳全部燒傷,類似的觸目驚心的險情還有許多,正是這些多年實驗,付出的灼痛代價,讓豫光科技工作者汲取了寶貴的經驗,為以后的每一次實驗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王擁軍自豪地告訴記者:“全國最先進的底吹技術在豫光,最廣泛的底吹技術仍在豫光,我們有實驗爐做平臺,又有各種專業(yè)人才做基礎,所有的底吹技術在豫光都將成功突破。”
我想,豫光人的忠誠和這種敢于競爭、敢于拼搏、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突破“冷銅锍底吹連續(xù)吹煉半工業(yè)試驗”的最好詮釋,也是豫光發(fā)展到今天這種規(guī)模的最好詮釋吧。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