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6月28日國際消息面影響下的金屬走勢

2013年06月28日 10:43 25669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紐約匯市:
  美元兌歐元下滑,因美聯(lián)儲官員講話抑制縮減購債預期
  *美聯(lián)儲官員講話抑制縮減購債預期
  *美元兌日圓上漲,在98.70日圓有賣單
  *歐元脫離四周低點,但歐洲央行對通脹溫和的傾向料限制升幅
  路透紐約6月27日-美元兌歐元在連升兩日后周四下滑,因美國聯(lián)邦儲備理事會(FED美聯(lián)儲)官員的講話壓制對聯(lián)儲將開始縮減刺激措施的預期,并稱如果經濟轉弱,美聯(lián)儲可能再度購債。
  周四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也沒有強到足以帶動投資人提前對聯(lián)儲正式結束量化寬松政策時機的預期
  盡管美國5月消費者支出反彈,且上周初請失業(yè)金人數減少,但數據并沒有太大驚喜,顯示美國經濟仍在適度成長的道路上。
  另外,日圓下滑,部分受美聯(lián)儲官員講話打壓。在數周前開始談及美聯(lián)儲縮減購債計劃時,日圓同美元一道得益,因投資人開始撤出較高風險貨幣,轉投避險貨幣。
  道明證券匯市策略師GregMoore表示,最近美聯(lián)儲官員的講話整體論調看來是市場消化聯(lián)儲提前縮減購債計劃有些過于積極了。
  “基本上,美聯(lián)儲官員表達的是什么也沒有改變,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還要看數據。這可能令美元失去一些動能,”他稱。
  具影響力的紐約聯(lián)儲總裁杜德利周四表示,如果經濟成長和就業(yè)市場變得較預期疲弱,美聯(lián)儲購買資產的力度可能比貝南克上周所述更為激進。
  美聯(lián)儲理事理事鮑威爾周四也表示,金融市場對美聯(lián)儲的聲明反應過激,對美聯(lián)儲首次升息的時間預期過早。
  盡管如此,分析師表示,美元升勢保持完整。即便美聯(lián)儲沒有在今年稍晚開始縮減刺激措施,美國經濟復蘇仍會比歐元區(qū)、日本和中國等其他主要經濟體要快。
  根據BNYMellon數據,整體而言,美元仍是最強勁的凈買入貨幣。
  紐約尾盤,歐元兌美元升0.2%,報1.3041美元,日低報1.2999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表示,在1.3035美元開始作空歐元/美元,目標歐元跌至1.2640美元,止損位在1.3250美元。
  美元指數跌0.1%,報82.916,此前觸及三周高位83.171。
  美元整體得益于美國公債收益率上升,因更多投資人消化了美聯(lián)儲將在今年稍晚開始縮減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規(guī)模的可能性。
  美元兌日圓上漲,因美國公債收益率走強,此前數據顯示5月成屋待完成銷售指數增加6.7%,遠勝分析師預估的1%,但尚不足以改變匯市交易的整體局面。
  美元兌日圓升0.6%,報98.30日圓,逼近周一觸及的高位98.70日圓,但交易商表示,在98.70日圓上方有大量賣單,可能阻止美元升勢。
  買入機會
  未來幾個月,美元的大趨勢要看對美聯(lián)儲縮減刺激措施的預期,IntesaSanpaolo分析師AsmaraJamaleh表示。如果本周和下周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美元可能下滑,但任何回落都將是買入的機會,她表示。
  英鎊兌美元跌至1.5200美元的低點,為逾三周首見,此前英國意外下修首季經濟成長年率。紐約尾盤,英鎊兌美元跌0.3%,報1.5262美元。
  在歐元收在200日移動均線切入位1.3073美元下方后,分析師對歐元的前景也不那么看好。歐洲央行官員表示,該行尚未準備好縮減刺激規(guī)模。
  “歐元/美元走勢形成了‘死亡交叉’,即100日移動均線切入位1.3071美元目前低于200日移動均線切入位1.3072美元。較短期移動均線向下穿過較長期移動均時即形成死亡交叉。”
  由于歐元兌美元的50日移動均線切入位在1.3077美元,所以在未來幾日可能出現(xiàn)50日移動均線向下穿過100日和200日移動均線的情況,形成第二個和第三個死亡交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下一頁

責任編輯:曉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