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資歷”礦企的華麗轉型 從寶山與柿竹園開始
2013年10月30日 14:22 11206次瀏覽 來源: 瀟湘晨報 分類: 重點新聞
在篆書中,郴字由“林”與“邑”合為一體,即“林中之城”。單一的字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過,仿佛專為了湘南的這座城市而生。森林覆蓋率達62%的郴州,林木之下簇生的富饒礦產,又讓它成為“全球有色金屬之都”,躋身“全國118個資源城市”之列。優(yōu)越的成礦地質條件,豐富的地下資源,巨大的經濟效益,使礦山一度變得異常迷人,以致模糊了由此衍生的環(huán)境問題和人們被逐漸改變的生活。
但環(huán)境和人不可能承受永久的無度與粗放。2010年,郴州寶山和柿竹園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國家礦山公園資格,這也是湖南目前僅有的兩家國家級礦山公園。今年9月,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開園(柿竹園預計明年8月開放)。這兩家“老資歷”礦業(yè)公司的華麗轉型,對于全市700余家礦山企業(yè)而言,顯示出某種堅定意味。
地點:桂陽寶山國家礦山公園
可以下到300多米的地下,在2000多年的采礦系統(tǒng)里穿越
10月20日抵達桂陽已是傍晚。第二天,這個剛剛舉辦了國際旅游節(jié)開幕式的南部縣城,籠罩在一片突如其來的灰色霧霾里,不久,細雨紛然而至。
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游客中心,幾位游客戴著安全帽,準備隨導游深入到地下三百多米的巷道參觀。相較于一眼可知的地面世界,少為人知的礦山挖掘開采地下情景吸引了他們。今年國慶,每天大約有四五百人因好奇而來。
寶山舊名大湊山,原以“烹丁輻湊、商賈云集”而得名。漢初時在桂陽設郡縣,最早的礦業(yè)亦始自漢代。地下深處,井下開采形成的縱橫交錯、多層重疊的運輸巷道,與鑲嵌其中的作業(yè)采場、充填采場、放礦斗、天井、斜坡道、鉆孔、軌道等構成了完整的現代采礦系統(tǒng)。而古窿區(qū)中幾只2000多年前采礦使用的竹筐,和工業(yè)時代使用的各種機械工具營造出奇妙的穿越之感。
礦山公園在最初工礦旅游的基礎上形成。早在2007年,寶山有色金屬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就提出了工礦游設想,而此前一年的6月,這個選廠產能曾排名亞洲第二的礦山企業(yè)剛剛宣告破產。此后,它僅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就甩掉了臃腫人事和落后機制,一心一意向前奔跑。
在總經理助理崔志周看來,工礦游的另一個初衷,則是借此重新恢復長期以來因疏于管理,以及開采、選礦工藝落后造成巨大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他那間窗外有許多櫻花樹的辦公室里,我問道:“當時到底是個什么情景呢?”他想了一下:“滿目瘡痍。”
桂陽縣國土資源局分管礦產資源開發(fā)管理、地質環(huán)境工作的高級工程師陳國彪,形容2003年整治礦山秩序開始,到2010年告一段落,七年時間如同一場“戰(zhàn)爭”。
“原來寶山周邊還有好幾個礦,子龍錳礦,城郊的一些鉛鋅礦、鉛鋅銀礦,等等。這邊泥土含金量太高了,現在即使一車泥土都值個千把塊錢,叫寶山是有道理的。就因為泥巴含金含鐵量相當高,所以那時山上全是煉金池、冶煉廠。山頂還有用土辦法燒結鐵的,他們把泥巴和上一些煤,做成一條人字形的壟,把含鐵的泥巴堆進去,下面挖空引火,再用鼓風機吹,高溫作用下,泥巴中的鐵就成球狀,把泥一扒開,鐵球就一坨坨地出來了。遠處看,山頂濃煙滾滾,挖掘機、卡車沒停過。寶山尾砂庫周邊也全是冶煉廠選礦廠,沒有一棵樹。一下大雨,砂石泥土就全往桂陽縣城流。沖刷形成的溝壑有一兩米寬,跟西北黃土高坡的景象差不多。位置最高的桂陽縣電視轉播塔都幾乎無法生存下去,塔周被挖到地基松動。”
此外,礦山還有一個露采30年形成的露天單體采空區(qū),上部長550米,寬500米,下部長98米,寬35米,落差220米,猶如一個巨大的仰天鍋,周圍24個臺階用于采礦,每個臺階高差10米,運送礦石的卡車幾乎晝夜不停。開采出的3000萬方廢石全部傾卸在另一面山坡,而山下,就是桂陽縣城。每逢下雨,縣城猶如遭受泥石流侵襲,“當時城里有個1960年代修建的方圓水庫的灌溉水渠,5米寬,6米深,全部淤塞。早期還能清理,后來完全沒辦法,只好填埋,修了一條公路”。那時陳國彪還在地礦股當股長,從2003年開始,連續(xù)三年往上報寶山地質自然災害情況,希望治理山體滑坡。
責任編輯:曉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