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國際消息影響下的金屬走勢
2014年03月03日 16:43 21101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重點新聞
◆全球匯市:
★歐元區(qū)通脹高于預期
★美國通脹高于預期
★美國第四季度GDP略低于預期
★美國2月芝加哥PMI高于預期
★加拿大第四季度GDP高于預期
★周六公布中國2月制造業(yè)PMI
作為本周最后一個交易日,無論是消息面還是匯市的走勢,今日幾乎凝聚了本周的精華。
從今日消息面來說,今日公布了大量的經濟數據,尤其是歐元區(qū)與美國的通脹數據,對于判斷發(fā)達國家的通脹走勢非常重要。歐元區(qū)的通脹數據高于市場預期,核心消費者通脹回升至1%,通脹的回升大幅降低了市場對于歐央行在即將到來的利率決議中降息的預期,推動歐元大漲。另一方面,美聯(lián)儲關注的代表美國通脹水平的核心消費者支出物價年率向上修正至1%,雖然這一數據修正并未對匯市造成劇烈影響,不過數據暗示美國通脹有起色。另外亞洲時段日本的通脹水平同樣好于預期。通脹的上升可能代表兩點∶一是可能暗示需求上升與實質經濟復蘇;二是商品價格上升。月初時,澳元由于澳大利亞宣布國內價格上升而大幅上漲的原因,在當晚的匯評中曾經用很長的篇幅論述通脹的變化可能,當時的結論是,目前市場情緒普遍擔憂通縮,但從過去的經驗看,市場的情緒很多時候都是滯后的,當時提到商品國家國內的價格上升是個好跡象,后續(xù)需要關注這一價格上升能否傳導到其他發(fā)達經濟體中。雖然單月的經濟數據很難得出確切的結論,但是傳導現象的可能性明顯是存在的。另外從供需關系來看,沒有需求增長的經濟復蘇很難定義為實質性的復蘇,因此通脹的上升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實質性經濟復蘇的開始,只有需求上升,復蘇才是可持續(xù)的。當然,這個結論依然需要后續(xù)數據的支持。
從今日走勢來看,非美貨幣普遍上漲,唯獨澳元繼續(xù)回落,澳元的回落可能是受到周末即將公布的中國制造業(yè)PMI的影響,市場擔憂中國經濟疲軟導致商品需求減弱。
另外,由于盤中美股的大幅波動導致的避險傾向強烈干擾了匯市走勢。時段內午盤后,美股一度出現快速跳水,當時發(fā)生了兩件事∶一是有數據稱美國失業(yè)率為6.97%,雖然不知數據來源,但是由于下周即將公布非農就業(yè)數據,這一數據非常容易引起市場的聯(lián)想;二是標普迷你電子期貨出現大量拋盤,導致美股瞬間跳水;這兩件事很難判斷因果關系,也很難判斷背后是否真的有問題。未知的事情最容易令人恐懼,由于并沒有明確的因素解釋美股快速跳水,短期恐慌的情緒迅速傳播,避險貨幣瑞郎以及日元快速上漲,而商品貨幣集體下滑,因為問題發(fā)生在美國,這一恐懼情緒反而推動了歐元的上漲,不過從相對走勢來看,瑞郎才是這個短期恐慌的最大受益者。截至目前,瑞郎以及日元依然守住了大部分漲幅。不過在隨后的反彈走勢中,美股收復了跌勢,在盤后電子盤中,幾乎再度回到了日內高位附近,另外,代表恐慌情緒的波動指數再度收,從目前美股的走勢來說,這一恐慌情緒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紐約匯市:
美元下滑,受歐元區(qū)通脹和美國GDP數據影響 *美國下修GDP數據,殃及美元
*美元兌盧布反彈
美元兌歐元跌至兩個月低點,本月表現為去年4月來最差,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qū)通脹穩(wěn)定,且美國下修第四季經濟成長。
歐盟統(tǒng)計局周五公布,歐元區(qū)2月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初值為較上年同期增長0.8%,增幅與1月及去年12月一致。去年11月和10月HICP同比分別增長0.9%和0.7%。路透訪問的分析師原預計通脹率將降至0.7%。
數據顯示通脹穩(wěn)定跡象,令對歐洲央行可能早至下周將放寬貨幣政策的預期降溫。
“所有人可能都在重新調整對歐洲央行放寬貨幣政策將多積極的預期,”CambridgeMercantileGroup首席市場策略師MarkFrey表示。
美國商務部美周五公布,美國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環(huán)比年率修正值為成長2.4%,預估為增長2.5%,前值為增長3.2%,第三季為大漲4.1%。
數據引發(fā)對美國聯(lián)邦儲備理事會(FED/美聯(lián)儲)可能暫??s減月度購債計劃的擔憂,分析師表示,美聯(lián)儲購債會幫助拉低利率,帶動資金流入美國以外較高收益資產,這對美元不利。
“如果之后的數據和今年看到的一樣疲弱,美聯(lián)儲可能放緩縮減寬松貨幣政策,”CambridgeMercantile的Frey表示。
歐元兌美元觸及1.3824美元的日高,為12月底來首見。紐約尾盤報1.3807美元,升0.7%,本月歐元兌美元大漲2.4%,為4月來表現最好的一個月。
美元指數尾盤跌0.7%,報79.763,該指數錄得9月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因對美聯(lián)儲縮減購買資產步幅不確定。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投機商最近一周縮減對美元的押注,凈多頭降至近四個月最低。
美元兌日圓也跌0.3%,報101.84日圓。
因市場擔心人民幣下挫以及烏克蘭緊張局勢,日圓被投資人視為最佳的避險貨幣。
美元兌盧布反彈
美元兌盧布反彈,尾盤升0.11%,報36.045盧布,結束自2月26日觸及五年低點后盧布的釋然性升勢。
盡管盧布兌美元小跌,但烏克蘭格里夫尼亞兌美元守住漲幅,尾盤美元大跌7.62%,報9.7格里夫尼亞,周四格里夫尼亞觸及10.6的紀錄低點。
人民幣兌美元在歐洲匯市有所反彈,但本周仍大跌了0.87%,為歷來最大周度跌幅。
多數西方銀行分析師認同,中國央行的舉動旨在逼出一些過去10年因人民幣兌美元穩(wěn)步上漲而不斷增加的投機性資金。
◆新興市場匯市:
巴西雷亞爾下滑,因預算盈余減少 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周五下滑,因該國1月初級預算盈余減少,政府今年提升儲蓄和重振投資人信心的努力開局不利。
疲弱的財政數據令人質疑巴西總統(tǒng)迪爾瑪·羅塞夫(DilmaRousseff)今年達到初級預算盈余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1.9%的能力。
巴西雷亞爾兌美元跌0.5%,自上周四宣布了初級預算盈余目標后,巴西雷亞爾已大漲了約3%。
蘭特兌美元下跌,因貿易逆差幅度大于預期
南非蘭特兌美元周五下跌,此前該國公布的1月貿易逆差幅度大于預期,直指將對今年第一季經常帳施加壓力。
南非1月貿易逆差為170.6億蘭特(15.9億美元),幅度是分析師預估的約兩倍,去年12月為貿易順差27.8億美元。
在數據公布后,蘭特兌美元下滑,觸及日低10.7500,之后小幅反彈,1615(格林尼治時間),報10.7350,較周四紐約收盤下跌0.4%。
Stanlib分析師KevinLings表示,南非貿易數字惡化,部份原因是礦業(yè)和制造業(yè)勞工市場干擾造成,“嚴重損害了”南非出口活動。
“不過,全球經濟成長有系統(tǒng)地增強,加之蘭特持續(xù)走弱和勞工市場狀況有些改善,應該扶助提振今年至2015年南非出口表現,”他說。
◆人民幣:
人民幣大跌且盤中創(chuàng)最大日內跌幅,下周匯率料續(xù)貶 *即期收盤大跌,盤中一度創(chuàng)匯改來最大日內跌幅
*日內一度逼近“跌停”價位后稍回升
*連續(xù)擊穿6.13-6.18元整數關口
*出乎市場意料,止損盤涌出
*下周匯率料續(xù)貶
中國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五大幅下跌166點子,為逾七個月低位。而早盤一度暴跌524個點創(chuàng)匯改以來最大日內跌幅,逼近今日“跌停”價位,此后午盤相對平靜。今天中間價微幅走升10個點子。交易員表示,人民幣匯率暴跌出乎市場意料,大行購匯對美元持續(xù)構成支撐,隨著美元價格節(jié)節(jié)上揚,被擊穿的市場空頭盤也貢獻了美元買需。市場一度“一片恐慌,一片止損!”“下午沒有什么大行購匯,比較平靜,市場自由操作,上上下下,尾盤最后一分鐘有一些購匯,”上海一外資行交易員指出。
交易人士認為,短期內美元空頭不敢輕舉妄動,而美元多頭則因目前價位已經拉升,也缺乏空間,整體上市場會更加謹慎。上述外資行交易員稱,人民幣穩(wěn)定升值的慣性思維被打破,下周人民幣匯率料繼續(xù)走貶,要么筆直往下,要么震蕩向下。
對于即將召開的全國政協(xié)和人大會議(兩會),他認為,雖然下周開始兩會,但市場價格和這個沒什么必然關系,兩會更多是宏觀面的政策,指標性意義的方針,具體的市場價格兩會不會管。
早盤所創(chuàng)低點6.1808元,對應的日內跌幅創(chuàng)匯改以來最大的524個點子,較前日收盤價最大跌幅高達0.86%,距今天的波幅下限6.1826元僅18個點子。此前即期曾于2008年12月1日單日暴挫499個點子。一商業(yè)銀行債券交易員表示,由于人民幣匯率暴跌,早盤無暇顧及債券交易,“現在看外匯了,今天跌太多了...感覺止損盤好強大??!”新西蘭元周五觸及七周高位,樂觀的企業(yè)信心數據強化了新西蘭下月可能升息的預期。
歐元則下跌,關注稍晚將公布的歐元區(qū)通脹數據。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周四小幅收貶,但未突破昨日盤中近七個月低位。中間價下跌32個點子。交易員稱,客盤在即期和遠期上的結匯都相對較重,午后大行購匯出手施壓,促人民幣收跌。
責任編輯:曉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