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柴達木盆地成礦產資源“聚寶盆”

2014年06月19日 9:22 10204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鉛鋅資訊


  聚寶盆助力幸福路
  “這些地質找礦成果的誕生,為青海人民手捧聚寶盆、走上幸福路提供了基礎支撐。”談到找礦成果在青海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西安地調中心主任李文淵興奮地向記者擺出一組數據:
  地質大調查剛實施的1999年,青海省地區(qū)生產總值僅238億元,人均GDP僅4662元。隨著地質大調查成果的轉化,到2007年,這組數據已分別上升到783億元和1.42萬元,均相當于1999年的3.3倍。
  2008年青藏專項實施后,越來越多的地質找礦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青海經濟發(fā)展進入全新階段。2013年,青海省地區(qū)生產總值達2101.05億元,人均GDP3.66萬元。
  “青藏專項實施5年,青海的經濟總量翻了一番還多。”李文淵說,“礦產資源開發(fā),已成為青海經濟發(fā)展最重要的引擎。”
  青海怎么會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一個新的經濟發(fā)展引擎呢?李文淵認為,有這樣幾條重要理由: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青海地處內陸,自然條件惡劣,工業(yè)基礎弱、配套性差,畜牧業(yè)一直是經濟支柱。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為青海以礦致富創(chuàng)造了條件。2008年,國務院專門召開會議,對支援青海等藏區(qū)工作作出全面重大部署,從國家層面提出加快青海等藏區(qū)發(fā)展的重大任務。為改變青海人“守著聚寶,盆過著窮日子”的窘境,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西藏自治區(qū)、青海省政府通力合作,積極組織設立青藏高原地質礦產調查與評價專項。
  2008年~2012年,青海省共安排各類地勘項目2147項次,投入資金87.3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22.81億元,主要用于開展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工作和戰(zhàn)略性礦產勘查工作;地方財政資金投入22.72億元,主要用于礦產調查和預普查工作;社會資金投入41.85億元,主要開展礦產勘查工作。多元投入、合理分工、有效銜接的投入機制,有效推進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fā)工作。
  從基礎做起,打通找礦突破的瓶頸。通過加強基礎地質工作,5年內使青海的1∶20—25萬區(qū)域地質調查、區(qū)域重力測量、區(qū)域航空磁測、區(qū)域地球化學調查,覆蓋率分別提高了10.9%、48.1%、36.5%、20%;1∶5萬地質礦產調查,覆蓋率由2007年的7%提高到了21.5%。同時,還新完成了大量的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高精度磁法測量、遙感地質解譯等工作,發(fā)現了一大批物、化、磁異常和找礦線索,圈定了一批成礦遠景區(qū)和找礦靶區(qū)。
  科學部署。西安地調中心在全面研究基礎地質調查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帶—面—點”有機銜接的部署模式:帶上,以祁連、柴達木盆地北緣、東昆侖和三江北段四個成礦帶和柴達木盆地成礦區(qū)為主攻地區(qū);面上,在“四帶一區(qū)”內,優(yōu)選找礦潛力大、近期有望實現重大找礦突破的景忍—野馬泉、鈉日貢瑪—下拉秀等9個重點勘查規(guī)劃區(qū)作為首批找礦突破地區(qū);點上,從9個重點勘查規(guī)劃區(qū)內優(yōu)選出肯德可克—開木棋河、卡而卻卡—烏蘭拜興、大場—錯尼金、鈉日貢瑪—東莫扎抓等31個重點勘查區(qū)及大場、卡而卻卡等9個勘查基地進行整裝勘查。
  “在具體組織實施中,青海省充分發(fā)揮地勘單位主力軍作用,出臺多項支持政策鼓勵地勘單位通過找礦發(fā)展;引進大企業(yè)、實施大兵團作戰(zhàn);各級政府積極為找礦突破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等措施,都在新引擎的打造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李文淵說。

 

[1] [2][3] 下一頁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