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國企才是技術創(chuàng)新的典范

2014年06月30日 13:50 7278次瀏覽 來源:   分類: 新技術

  近日,兩次“大考”突出地將當前中國國企的真實水平反映出來:國企非但不像輿論歷來所認定的那樣毫無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反而堪稱技術創(chuàng)新的典范。
  5月17日,由中國工業(yè)經濟聯(lián)合會評選的中國工業(yè)領域最高獎項--第三屆中國工業(yè)大獎在北京揭曉,共有41家企業(yè)和24個項目獲獎,其中下述11家企業(yè)和4個項目獲得分量最重的“中國工業(yè)大獎”:
  中航工業(yè)沈陽飛機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海爾集團、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的“蛟龍?zhí)?rdquo;載人潛水器項目、國家電網公司的青藏電力聯(lián)網工程、石藥集團的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家一類新藥恩必普(丁苯酞)產業(yè)化項目、淮南礦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的:淮南礦業(yè)瓦斯綜合治理與利用。
  5月17日,由中國工業(yè)經濟聯(lián)合會評選的中國工業(yè)領域最高獎項--第三屆中國工業(yè)大獎在北京揭曉
  上述15家企業(yè),除了浙江正泰集團與山東魯泰集團(股權結構不詳),其余13家全是國企,其中的徐工、海爾、延長油田、云南白藥、沈陽鼓風機、石藥為地方國有企業(yè)。
  巧得很,5月15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年會也剛剛公布了2013年度中國十大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分別為:中國船舶工業(yè)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大唐電信科技產業(yè)集團,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這其中,只有騰訊與長城汽車是私企。中船、中電科、中核、大唐電信是央企,京東方、格力、金川、新松(隸屬中科院)是地方國企。此前的第三屆與第二屆評選,其當選者也主要是國企。2011年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南車集團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這其中只有華為是私企,中興通訊雖不歸國資委管轄,但是為國資控股,不過實行的是“委托經營”。2012年的獲獎者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北車、中航、中石化、特變電工、東方電氣、一重集團、石藥集團、美的集團。這其中,美的是私企,特變電工過去是國企,現(xiàn)在股權結構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具體情況不詳。
  這些“大考”表明,以央企為代表的國企,其實是--過去如此、如今依然--科技進步的領跑者,是自主創(chuàng)新與轉型升級的領跑者,那種“國企依賴壟斷、毫無創(chuàng)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的主流觀點,是經不起檢驗的。
  如果讀者們質疑這些“大考”的權威性的話,那么我們將標準升級到最高級別,依舊會得出同樣的結論。中國評判技術創(chuàng)新的最權威標準,就是由中國政府評選的每年一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設有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其中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獎項,被視為工業(yè)以及其它領域科技進步的檢驗標尺。2000年以來,獲得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企業(yè)當中,大都是國企,私企只有華為、萬華、中星微、展訊、漢王、如意等少數(shù)幾家。至于最高獎科技進步特等獎(并非每年都有獲獎者)的獲得者當中,不光軍用項目獎項沒有私企,即便民用以及軍民通用項目的獲獎者,也一樣如此:2003年總裝備部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2008年鐵道部與中鐵的青藏鐵路工程,2010年中石油的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xù)穩(wěn)產高效勘探開發(fā)技術,2011年國土資源部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chuàng)新與找礦重大突破,2012年國家電網的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以及中石化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fā)技術及工業(yè)化應用,2013年的兩法系雜交水稻。上述民用及通用科技突破,全是由國企、國家部委、國家科研院完成的。
  除了上述“大考”,通過日常實例也可以一斑窺豹。
  5月10日,在鄭州央企中鐵集團的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盾構總裝車間,習近平登上了一座85米長的盾構機裝配平臺,察看了裝配情況,隨后對該企業(yè)職工攻克科研難題、突破盾構機系統(tǒng)集成技術壁壘的自主創(chuàng)新活動給予了肯定。
  與此同時,李克強正在進行非洲四國之行,大力推銷中國高端裝備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李克強推銷的高端裝備包括高鐵、普通鐵路、輕軌、支線飛機以及核電、火電、水電、電信等設備。這其中,軌道交通設備的制造者是國企南車與北車;火電、水電、核電設備的制造者是一重、二重、國機集團、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等國企;使用運營上述設備的則是中核、中廣核、神華、三峽集團等能源國企。這些國企,貢獻了世界上最好的高鐵、最好的火電廠、最好的水電站、最大和最新的核電站等。
  近日,圍繞著海洋石油981號深海半潛式鉆井平臺在西沙海域的作業(yè),中越兩國在南海發(fā)生了爭端,并引發(fā)了廣泛的關注。海洋石油981是中國獨自研發(fā)制造的,不僅令中國掌握了深海油氣開采技術,更具有難以估量的戰(zhàn)略意義。海洋石油981的制造者,是央企中國船舶下屬的上海外高橋造船廠。
  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在緊張的施工中。為大橋提供鋼結構的是央企中船重工旗下的武漢船舶與中鐵秦皇島山橋集團。大橋的施工者則是央企中交集團,中交集團所屬的振華重工還為大橋的施工提供了專用設備與專用船舶。中國引以為傲的不僅有“中國制造”,還有“中國建造”。中國的工程施工技術,無論蓋高樓、架橋梁、挖隧道、修公路、鋪高鐵、還是建港口、筑水壩、架管線,現(xiàn)在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建、中交、中鐵建、中國中鐵、中國電建等工程施工央企,正馳騁海外,成為世界施工隊。李克強出訪非洲期間,處處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除了上述列舉的企業(yè),其他工業(yè)類的央企也個個有“看家本領”。筆者觀察者網專稿《中國經濟第一,到底誰該反思?》中提到那些占據(jù)全球產業(yè)鏈高端的企業(yè),大都是國企,如國家電網、兵器工業(yè)集團、中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船重工、上海電氣,等等。
  除了央企,地方國企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如生產大型離心壓縮機的沈陽鼓風集團,制造盾構機的沈陽北方重工,生產全球最快汽車沖壓生產線的濟南二機床,卡車和發(fā)動機制造商濰柴動力,快速引進吸收重型精密機床技術的北京第一機床,攻克高鐵輪對技術難關的太重集團,等等。
  傳統(tǒng)產業(yè)之外,近年來中國在通信技術、生物醫(yī)藥業(yè)、高端通用芯片核心電子器件、大型集成電路裝備等新興產業(yè)領域的進步也是很明顯的。這其中,國企的貢獻也都是有目共睹。中國目前已經在4G通信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央企大唐電信集團所屬的電信科學研究院所做的基礎性研發(fā)工作,對此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地方國企浪潮集團,成功研發(fā)出中國第一臺基于自主核心技術的關鍵應用主機產品浪潮天梭K1系統(tǒng),打破了信息網絡核心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此外,浪潮還參與了全球運轉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天河二號”的研發(fā)制造工作。
  飽受詬病的“兩桶油”,他們的壟斷程度被夸大了,而技術水平則被低估了。中石化的高含硫氣田開采技術與中石油的高含水油田采集技術,世界領先。最近,中石化的頁巖氣開采技術也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事實勝于雄辯,通過上述實例不難看出,央企以及地方國企正在積極“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習近平5月10日語)。說句公道話,國企目前依舊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習近平2013年7月語)的主力軍,而私企當中,像華為、三一、中星微以及長城、萬華之類的企業(yè)還屬少數(shù),畢竟科技進步的獲取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其條件有很多種,并非像張維迎教授宣揚的那樣單單靠“產權明晰”就能決定。當前,中國的大型工業(yè)類國企已經大都處在世界先進水平甚至領先水平,相對而言,私企則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且不論該如何對這一局面進行“經濟理論”方面的解釋(筆者將在以后的文章里試予闡述),總之,這是不容質疑的事實。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