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平果鋁:礦區(qū)復墾還地于民實現(xiàn)“采礦無痕”
2014年07月01日 8:45 1740次瀏覽 來源: 中鋁網 分類: 科技創(chuàng)新
廣西平果鋁:礦區(qū)復墾還地于民實現(xiàn)“采礦無痕”
肥沃的紅土地一塊塊隆起,剛剛長了幾片嫩葉的禾苗青翠欲滴;禾苗一側,繁茂的辣椒碩果累累,有的辣椒已經由綠變紅;不遠處,一叢叢茄子顏色尚青……
這是記者日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平果縣一片特殊的菜園看到的場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片菜園在四五年前還是一片鋁土礦的采空區(qū)。
采礦征收大量土地,造成礦區(qū)農民失地,失地農民在花完有限的補貼款后,因缺少生活出路而頻頻上訪,在我國不少資源富集區(qū),“礦—地”“人—地”矛盾突出成為影響當地社會和諧穩(wěn)定重要因素。
近年來,中國鋁業(yè)廣西分公司探索對土地進行復墾,再將復墾土地歸還農民,從征地—采礦—復墾到還地于民,平均4到6年,開采用地性質相當于“臨時用地”。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既破解了礦區(qū)農民“端著金碗討飯吃”的難題,又達到了保護耕地和集約用地的目的。
日前記者在平果縣馬頭鎮(zhèn)龍來村中國鋁業(yè)廣西分公司采礦區(qū)看到,有些礦山被開采后,坑坑洼洼,十分不平,許多光禿禿的石頭裸露其中;而旁邊經過工程復墾和生物復墾后的礦山,已經變成平坦的田里,禾苗青青。龍來村龍邦屯55歲的壯族群眾黃成錦說,他家有14多畝地被臨時征用,“以前是山坡地,土壤少,地力瘦,復墾后土地反而變肥沃了,種花生、玉米的收成比原來要好。”
中鋁廣西分公司黨委書記劉保偉說,綠色復墾避免了農民失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采用臨時用地的供地方式,不改變集體土地所有權性質,在采礦復墾后還地于民,避免了征地后農民永久性失去土地的不良后果。農民損失的只是4年的農地使用收益,但企業(yè)支付給農戶的臨時用地補償費用相當于農地年均產值17倍的補償費。
其次,緩解了“人—地”“礦—地”矛盾。采礦結束后企業(yè)及時復墾還地于民,實現(xiàn)“邊開采邊復墾”,采空區(qū)的土地資源得以迅速恢復到可利用狀態(tài),礦區(qū)進入到“采礦占地、復墾還地”的良性循環(huán),對于嚴格保護耕地和集約用地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yè)獲得臨時用地,采礦后復墾造地,再還地于農民,平果鋁土礦采礦用地新模式充分兼顧了政府、企業(yè)和農民各方利益,理順了采礦與土地、民生的關系和企業(yè)與農民、政府的關系,較好地化解了用地矛盾,是深化采礦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創(chuàng)新突破。”劉保偉說。
責任編輯:木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