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生物選礦:讓清潔選礦不是夢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開展生物冶金技術攻關紀實

2014年10月09日 10:30 8601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依托地調項目《丹巴低品位銅鎳礦高效利用新技術研究》開展銅鎳礦生物浸出工作,獲得了鎳浸出率>95%、銅浸出率>80%的良好指標;依托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銅礦山廢石資源調查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展含銅廢石生物浸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各項指標達到了預期要求,而因該項目工業(yè)化開展所延伸的兩個市場項目——《白銀含銅廢石堆浸生物培養(yǎng)設備研制》和《白銀含銅廢石生物堆浸技術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相關生物培養(yǎng)設備按要求進行自制與定制,并全部運至白銀堆浸現場,白銀公司的露天礦含銅廢石生物浸出示范工程不日將正式運行……
  后來居上方顯英雄本色。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綜合所”)生物冶金實驗室于2008年籌建,2010年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緣何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呈現出強勁的后發(fā)超越之勢,一躍成為全國國土資源系統(tǒng)生物選礦領域的一個標桿呢?帶著謎團和好奇,記者近日專程趕到成都綜合所進行了采訪。
  生態(tài)文明催生生物冶金
  事實上,我國業(yè)內人士對生物冶金并不陌生,國內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已研究多年,但真正實現工業(yè)化并具有示范意義的實例并不多。國土資源系統(tǒng)內原來也有幾家科研機構曾開展過生物冶金,但往往只開花不結果,沒有形成氣候。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考慮將其應用于礦物加工行業(yè)。目前,許多領域仍處空白,包括相關現象理論和工藝研究都尚未成熟。”成都綜合所所長劉亞川說。
  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提出和推進,以及國家對礦產資源選冶領域環(huán)保標準的提高,作為清潔環(huán)保選冶工藝的生物冶金技術迅猛升溫,再次成為礦山企業(yè)尤其是科研機構關注和追逐的焦點。
  據了解,傳統(tǒng)的選礦辦法是用物理分離方法如浮選、磁選、重選等從礦石中回收有價礦物,在分選出有價礦物產品的同時,產生出大量尾礦固體廢物與廢水。選礦中的清潔生產,雖然可通過優(yōu)化分離工藝、優(yōu)化浮選捕收劑配方等方法來實現,但通常離不開化學藥劑的使用,有機、無機藥劑都會有殘留。另外,選礦廢水處理成本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這些都很難達到清潔生產指標。
  而微生物因繁殖快、種類多、分布廣、易培養(yǎng)、代謝能力強、容易變異等特點,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生物技術在礦物工程中的應用,稱之為礦物生物工程。礦物生物技術具有能充分利用資源、成本低、投資少、基本無污染等優(yōu)點,近年來已成為礦物工程領域中發(fā)展最快、研究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其應用也越來越普遍,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
  而作為我國礦產資源選冶領域功勛卓著的老牌勁旅,成都綜合所在金屬礦產尤其是釩鈦磁鐵礦的選冶研究和綜合利用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底和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在生物冶金領域卻是個空白。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2008年,具有超前眼光、早就捕捉到生物冶金技術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的成都綜合所所長劉亞川看準時機后果斷出手。當時,他甩出的話硬梆而充滿自信——“我們在不斷鞏固和提升傳統(tǒng)的物理選冶技術的同時,還必須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打破慣性思維,在生物冶金這一全新的選冶領域有所突破、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此語一出驚四座。成都綜合所幾十年一直致力于物理選冶領域,并在業(yè)內得到了高度認可,僅憑借這一傳統(tǒng)優(yōu)勢即可吃喝不愁、高枕無憂了,為何還要去冒險拓展生物冶金這項陌生且國內尚不成熟的技術呢?當時,許多人不理解,甚至提出了質疑。
  “作為清潔選礦技術,生物冶金是將來的必然發(fā)展趨勢,早上早主動,越晚越被動!”劉亞川與成都綜合所主管科技的副所長陳炳炎等骨干技術人員充分分析醞釀后,最后定下來干!
  凡事一旦認識統(tǒng)一、思想重視,困難立馬退避三舍,效果也會立竿見影。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不要緊,可以破格引進!一個主攻生物冶金的碩士被“挖”了過來。沒有實驗室,也不用怕,成都綜合所自己投資建設!投資數十萬元的生物冶金實驗室兩年時間內便建成并投入使用。缺少項目,也不用擔心,由成都綜合所領導親自帶隊進行立項考察,爭取國家項目!
  生物冶金技術,最終在成都綜合所邁出了艱難而又堅實的第一步!

 

[1][2] [3] 下一頁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