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銅市弱平衡 低庫存下價格韌性強

2014年10月10日 8:59 2620次瀏覽 來源:   分類: 期貨

  在中國國慶期間,倫銅下跌后修復,價格在6604美元/噸-6729美元/噸區(qū)間運行。最低價已創(chuàng)下半年來新低,也是8月來跌勢的延續(xù)。那么節(jié)后,銅價將何去何從呢?
  回顧長假期間倫銅價格表現,宏觀經濟起到主導作用。美國9月非農就業(yè)增加24.8萬人,9月失業(yè)率5.9%,均遠好于預期,這推升美元指數上漲,最高觸及86.75;另外亞洲和歐洲采購經理指數(PMI)數據都不如預期,制造業(yè)增長乏力。倫銅承壓持續(xù)下跌,最低觸及6604美元/噸。但是本周美元指數大幅回落,幾乎回吐了美國非農報告公布后的全部漲幅,因為某美聯儲官員表示加息時間點將提前。倫銅受到支撐,重回6700美元附近。
  國慶之后,銅價何去何從?我們首先從供需結構著手。
  供應上,中國精銅產量將繼續(xù)增加,進口將延續(xù)回落,總體供應穩(wěn)定。
  根據CRU(英國商品研究所)數據,全球(除中國)精銅產量平穩(wěn),但中國增產將十分明顯,其中三季度增加了11.3萬噸,而四季度預計還將增加11.5萬噸。增產首先來自今年103萬噸的新建投產項目,其次是去年投產項目加大了產出,例如金川廣西防城港項目40萬噸產能釋放明顯,最后是大型企業(yè)檢修復產,赤峰云銅、白銀有色、赤峰金劍等檢修均已完成,40余萬噸產能釋放。
  對比產量的增加,中國進口從年初便開始持續(xù)減少。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進口精銅39.7萬噸,8月進口23.4萬噸,減少多達16.3萬噸,并且這種趨勢還將延續(xù)。單從比價來看,5月之后滬倫現貨銅比值已恢復,期間一度還觸及7.5,進口出現盈利,這顯然不是進口減少的原因。
  我們轉向進口的另外兩個動力——利差和匯差,發(fā)現今年都出現了極大惡化。首先是以理財產品利率為代表的利率,3月期年利率從年初5.9%便持續(xù)下滑,目前僅5%左右;其次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年初人民幣貶值后,6月來央行[微博]匯率中間價一直在6.14-6.17元之間徘徊。那么在精銅進口虧損的背景下,貿易商已無法用套利收益來彌補這一缺口,所以未來精銅進口還將減少。
  需求上,節(jié)后將逐步進入需求淡季,但存在潛在利好。
  電網投資需求不如預期,并且從目前第五批電網招標工作來看,四季度仍將維持平穩(wěn)。按照年初兩網的計劃,今年將增加近12%的固定資產投資,但是從截至8月的數據來看,電網固投僅增2.7%,電源固投反而減少17%。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并延續(xù)了前期的低迷,其中新開工和銷售累計面積負增長,截至8月為-10.5%和-8.3%。家電行業(yè)中空調產量雖然累計同比增長了14.6%,但是受困于今年相對涼爽的夏季,中間環(huán)節(jié)庫存量巨大,這也將制約后期空調需求。
  精銅消費存在潛在的利好:一是來自于房地產市場,央行聯手銀監(jiān)會推出救市政策,放寬首套房標準、降低了房貸利率及首付比例;二是來自于家電市場,新一輪家電節(jié)能補貼政策可能即將啟動。
  從供需的大格局上,中國產量增加與進口減少抵消,供應保持平穩(wěn);節(jié)后需求步入淡季,但潛在利多支撐,總體而言保持弱平衡態(tài)勢。從其他因素上看,庫存、中國改革及技術面對銅價有顯著影響。
  今年以來,全球庫存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目前總體處于歷史低位。從顯性庫存來看,三大交易所總量26.6萬噸,較年初減23萬噸;從隱形庫存來看,上海保稅區(qū)9月末僅55萬噸-60萬噸。如此低的庫存使得銅價充滿韌性,較為抗跌。
  在經歷了二季度的微刺激之后,李克強總理明確表示將以改革替代刺激,這表示將犧牲短期經濟的增長,世行因此將中國今明兩年GDP預期下調至7.4%和7.2%。技術面上滬銅均線呈現空頭排列,下跌時間也持續(xù)了3個多月,次要趨勢顯現。
  總體來講,銅市場目前呈現弱平衡態(tài)勢,供應壓力不大,但需求也不旺盛,幸而庫存很低,銅價韌性較強。所以我們判斷銅價將會出現整理,10月合約運行區(qū)間預計6600美元/噸-6900美元/噸之間。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