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欒川縣多金屬礦野外基地建成并通過驗收
2014年12月05日 10:17 2266次瀏覽 來源: 礦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日前,《河南南泥湖-三道莊斑巖-矽卡巖型鉬礦科學基地研究》課題在河南欒川縣順利通過野外驗收,這一成果也標志著欒川鉬鎢鉛鋅銀多金屬礦-河南欒川野外基地正式建成。
驗收專家組由裴榮富、鄭綿平、趙文津、湯中立、顧金才等多位院士專家共同組成。專家組在聽取課題匯報后,參觀了欒川野外基地室內展廳,并對野外路線及標識點進行了實地檢查,經過討論,一致同意該研究課題通過驗收。
專家組對欒川野外基地的建成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是“政、產、學、研、用”協(xié)同合作的結晶,在礦產資源領域野外基地的建設中具有示范作用,并指出當務之急是探索出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在目前我國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促進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與會專家還就基地建成以后如何運行提出了有益的建議。
據了解,《河南南泥湖-三道莊斑巖-矽卡巖型鉬礦科學基地研究》是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我國典型金屬礦科學基地研究”項目的29個課題之一,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承擔,協(xié)作單位包括欒川縣地礦局、河南省地質調查院、龍宇鉬業(yè)和洛鉬集團。“我國典型金屬礦科學基地研究”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是國土資源部于2009年結合增強科技基礎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思路部署的兩個項目之一。
國土資源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與野外考察、觀測、試驗密不可分,野外科技工作的水平也決定了國土資源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的水平。在充分總結國土資源領域野外科技工作、野外科研臺站現狀的基礎上,國土資源部于2010年啟動了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建設工作,2011年批準命名和建設了84個野外科研基地,欒川野外基地名列其中。
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野外科學基地邊建設邊運行的原則,欒川野外基地自2011年開始,每年有30人次以上的野外考察、教學與觀測研究;建成了680平方米的科研基地展示廳;擺放了典型礦床巖礦石標本680塊,展示了最新編制的礦床特征圖冊;在野外建設了3條地質礦化蝕變觀測剖面和9個野外觀測點;同時建成了產學研大樓,滿足了野外觀測基地的硬件措施。自課題實施以來,已培養(yǎng)了2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還有3名在讀碩士研究生,發(fā)表學術論文5篇,全面完成了課題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
知識鏈接:
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四個研究領域,即土地、基礎地質、礦產資源、水工環(huán)領域。國土資源野外科研基地是指在土地、地質、礦產、勘查技術、資源綜合利用等國土資源領域能長期獨立開展對關鍵數據和地學現象等要素的監(jiān)測與綜合研究、試驗示范新技術、科研與教學實習等活動的野外場所。
金屬礦科學基地建設包括系統(tǒng)梳理礦床勘查、發(fā)現、開發(fā)、研究的歷史;注重巖石、礦物、地層、構造等地質資料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標本、礦坑等實物的研究和展示,標本館和巖芯庫等現有基本設施和基礎的完善與改進;進一步持續(xù)開展成礦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原創(chuàng)新成果,系統(tǒng)梳理出實用找礦技術方法組合及成功找礦勘查范例;提出深部和外圍找礦方向和遠景,為礦山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