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硅表面波紋結構可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

2015年01月21日 8:43 4913次瀏覽 來源:   分類: 新技術

掃描電子顯微圖顯示,利用飛秒激光束,可以在硅表面形成一種波紋結構。這種表面結構比未經處理的表面能吸收更多的光,從而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A*STAR的科學家通過在硅表面掃描飛秒電子激光束,在硅表面的廣泛區(qū)域形成了均勻的納米級波紋結構。鑒于波紋狀表面比平滑表面的反射能力要小得多,這一創(chuàng)新可以使太陽能電池獲取更多的光,從而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

目前,使用激光打造間歇性表面結構是研究的重點。激光加工有其重要的優(yōu)勢:它只加熱材料表面,而不影響底層結構。然而,許多激光加工方法有其自身的限制:它們加工的面積很小,加工出來的波紋很淺。

如今,Xincai Wang和他A*STAR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和南洋理工大學的同事成功解決了這些限制,展示了他們的技術所具有的潛力:在硅襯底上,他們用該技術在30毫米×30毫米的廣闊區(qū)域內打造出了均勻的波紋結構,且波紋的平均深度為300納米——是其他技術形成波紋深度的三倍。

“這種深度的增加能夠有效降低波紋結構的光反射程度,提高波紋結構的光捕獲能力,”Wang說,“所以,將這種結構用于光伏設備,就能捕獲更多的光,從而提高設備的效率”。

該項技術簡單且價格低廉,僅僅利用柱面透鏡將飛秒激光束的寬度擴大到50微米,然后將其掃描到表面上即可。

當激光的光子能量大于硅的帶隙,光子會激發(fā)電子從價帶躍遷到導帶。之后這些電子會進行能量釋放,將能量轉移到原子晶格中,從而將其加熱。然而,由于脈沖持續(xù)時間極短,他們會相反地在表面生成電子波。而這又會產生一個干擾入射激光束的光波。在傳入的光波和傳出的光波相互干擾的地方,一部分硅會被去除掉,從而形成了波紋結構中的凹形區(qū)域。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形成波紋結構后,硅表面的平均反射率從39.7%降到了12.5%,這意味著,由于波紋結構的強烈散射,硅表面的光吸收率提高了41%。這一效應可以被用于管理太陽能電池和發(fā)光二極管中光子的“行為”。

責任編輯:趙天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