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綠”滿金川

金川集團公司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紀實

2015年04月24日 13:55 2702次瀏覽 來源:   分類: 地質礦業(yè)

  細風拂柳,燕子淺飛。4月里,甘肅省金昌市的金水湖畔一派春色。這片由大小5個湖面連成的面積達60公頃的人工湖,在戈壁灘上營造出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觀。而誰又能想到,寬展的一湖碧水,卻來自金川集團公司和金昌市處理后的中水。
  戈壁灘上演繹美麗神話
  金川科技館內,世界第五座、亞洲第一座鎳閃速熔煉爐,世界首座銅合成熔煉爐,世界首座富氧頂吹鎳熔煉爐等國際領先裝備和技術,可在這里盡收眼底。金川人說,集團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科技進步已融入企業(yè)血液中。
  金川鎳礦是世界第三大硫化銅鎳礦床,并伴生有多達21種鉑族及貴重金屬元素。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這些寶貝,國務院原副總理方毅曾八下金川,組織全國50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進行跨系統(tǒng)、跨行業(yè)、多層次、多學科的科技聯合攻關,攻克了金川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一大批技術難題,使金川集團躋身大型現代化鎳生產企業(yè)之列,更使我國鎳鈷工業(yè)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這一成就,可以用一串數字串起來:1959年,開始礦山建設;1964年,開采冶煉系統(tǒng)全部建成投產,生產出中國第一批22.4噸鎳,徹底結束我國國防工業(yè)發(fā)展缺鎳的歷史;1965年4月,產出鉑、鈀等鉑族金屬;1968年8月,實現鉑、鈀、金、銀、鋨、銥、釕、銠等8種貴金屬元素的提取;2000年,實現在已發(fā)現的21種元素中提取18種的生產技術,其中16種進入工業(yè)化生產水平。
  科技進步貫穿于金川集團生產系統(tǒng)的全過程,包括國家科技技術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在內的17項科技進步獎,以及1200余項國家授權專利,使企業(yè)經濟貫穿了綠色的主線。
  正是依托金川集團的科技進步成果,龍首山下的戈壁灘演繹出無數神話。戈壁荒原,現在已成為充滿綠色的國家循環(huán)經濟示范園——金川集團在成為鎳產量全球第四、鈷產量全球第二、銅產量全國第三、鉑族金屬中國第一的同時,還成為國內最大的煙氣制酸生產企業(yè)、全國最大的亞硫酸鈉生產基地。
  讓企業(yè)的經濟指標更“綠”
  站在由礦山開采廢石山改建而成的金川國家礦山公園觀景臺上,放眼四周,因礦而生的金昌市盡收眼底,市區(qū)北部10公里外一片墨綠色的防風林也清晰可見。
  種植在廢石山上的各類樹木正漸次泛綠,和背后寸草不生、裸露著的褐色、灰色的原始山體形成強烈對比。
  金川集團的綠色礦山建設起步很早。金川鎳礦位于始建于漢代的河西府地區(qū)的祁連山脈上。在礦山建設前,這里除了細弱的金川河邊有一個白家嘴子村外,滿眼都是褐色的山體和茫茫戈壁。這種原始惡劣的自然條件,激發(fā)了金川集團公司拓荒者們改善生產生活環(huán)境的強烈欲望。生產之余,他們以極大的熱情自發(fā)地在生產區(qū)、生活區(qū)內栽樹種花,還在城區(qū)北部建起了40公里長的防護林帶。
  經過拓荒者們幾十年的努力,目前城市建成區(qū)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1.96%和36.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0.7平方米。金昌市先后被命名為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今年2月28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至此結束了漫漫30年的文明創(chuàng)建之路。
  2009年,金川集團提出“有色資源、綠色開采,綜合利用、吃干榨凈,生態(tài)文化、和諧礦區(qū)”的規(guī)范化建設新階段的理念。按照這一理念,金川集團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六化”目標,即:強化基礎管理,實現礦產資源利用集約化;依靠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開采方式的科學化;嚴格落實節(jié)能減排,實現生產工藝節(jié)能化;深化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實現企業(yè)管理規(guī)范化;科學規(guī)劃,實現礦區(qū)環(huán)境建設園林化;培育特色企業(yè)文化,實現礦區(qū)和社區(qū)建設和諧化。
  深入透視可以發(fā)現,金川集團綠色礦山建設的魂還是科技進步。以龍首礦為例:2011年~2013年,全礦累計投入科研、技改費用約1.02億元,占到礦山主營收入的6.7%以上,粗骨料充填項目還獲得了中國有色冶金工業(yè)協(xié)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科技進步為經濟增“綠”的效果也是明顯的。采礦方法優(yōu)化成果全面推廣應用后,全礦的礦石回采率一直高于95%,高于有色行業(yè)地下開采充填法不低于90%的指標。僅此一項,西二采區(qū)2011年~2013年就累計多出礦46萬噸,產生靜態(tài)利潤8784萬元。
  為經濟增綠還體現在節(jié)能減排上。以采礦綜合能耗為例:近3年來,龍首礦采礦綜合能耗為5.6千克標準煤/噸礦,遠遠低于有色行業(yè)地下礦山7千克標準煤/噸礦的采礦綜合能耗指標。而在戈壁灘最為珍貴的水資源利用上,全礦選礦廢水重復利用率已經達到93%;井下生產廢水,則全部用于井下充填水補充和地表綠化。目前,龍首礦區(qū)綠化面積已達2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可綠化區(qū)域總面積的85%以上。
  市場化為綠色經濟添動力
  金川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進入市場經濟后,如何適應新形勢,打造自己在科技進步上的持續(xù)動力,就成為金川集團面臨的一道現實課題。
  進入新世紀后,金川集團決定利用誕生于1972年的金川綜合利用大會這一平臺解決這一課題。該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圍繞進一步提高金川鎳礦的綜合利用效率,來自全國各地的院士、專家匯集金川,形成了以一個研究院、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四個聯合實驗室和近百個科研合作單位為主的產學研一體的技術體系,共開展科研攻關課題600余項,取得重大成果149項,其中60%以上已應用于生產實踐,形成了一批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裝備。
  以科技攻關大會為平臺、以市場機制為紐帶開展科技進步的成功實踐,增強了金川集團打造自我科技進步動力的信心。以復雜難處理鎳鈷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為例,這一技術全面推廣應用后,使金川集團在不增加1分錢勘查費用的情況下,新增鎳金屬量135萬噸、銅75萬噸,相當于在現有礦體里又榨出了一個大型鎳銅礦床。
  在這一市場化為紐帶的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中,金川集團堅持企業(yè)的主體地位,將強化企業(yè)員工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設定為企業(yè)科技進步的原動力。
  為此,金川集團設立科技進步獎、技術改進獎、專利標準獎、QC成果獎、職工技術創(chuàng)新獎等多個技術獎勵,鼓勵集團職工立足崗位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每年的獎勵資金達到1000萬元。
  企業(yè)職工創(chuàng)新成果實用水平如何呢?在金川科技館參觀中,一件實實在在的例證打消了記者的疑慮:
  鎳閃速熔煉爐本由荷蘭奧拓昆普公司進口,來到金川后,職工結合使用實踐對其改進達幾十項,使其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得到大幅提升。前兩年,當來訪的奧拓昆普公司的技術人員站在這一設備前看到各項新的指標后,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生產的設備。在奧拓昆普公司反復驗證有關數據、提請后,金川集團公司答應為其進行技術出口。
  向出口方反向輸出技術,金川人用自己行動贏得的是“中國驕傲”。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