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鉭業(yè)鉭鈮制品分廠的“定海神針”
——記有色金屬行業(yè)技能大獎獲得者郭從喜
2018年05月25日 8:54 12610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其他稀有金屬 作者: 朱曉曄
今年最燃的電影莫過于《厲害了,我的國》,在其中講港珠澳大橋工程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只要你想怎么干,我們國家現在都有能力制造一些專門的東西,能夠把它干成!”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東方鉭業(yè)鉭鈮制品分廠(以下簡稱“制品分廠”)的郭從喜。“在郭從喜解決的不勝枚舉的難題中,絕大部分都是自己構思設計制作一些專門的裝備技術,解決難題的,他就是我們制品分廠的‘定海神針’!”這是鉭鈮制品分廠廠長杜領會對郭從喜的評價。
1989年,郭從喜從寧夏機械技工學校畢業(yè)后,分配到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工作,29年來,他在工作崗位上勤動手、善鉆研、樂思考,攻克了許多鉭鈮材料機械加工難題,研制出了一套適合鉭鈮加工的刀具,填補了國內在鉭鈮材料機械加工中刀具幾何角度不確定的空白,贏得了企業(yè)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并于2012年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授予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席技師稱號。
十年磨礪 打造“匠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89年剛到五車間(鋼結構分公司前身),郭從喜是年齡最小的學徒工,比其他人肯吃苦、愛鉆研。說到剛到車間的那段時間,郭從喜感慨道:“當時14個師傅,就我一個徒弟,整整3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是給14個師傅擦車床、推屑料,身上的工作服就沒有干的時候,當時就有點想放棄,后來咬咬牙還是挺過來了。”其實,這3個月只是師傅對他的考驗。1998年,當年的學徒工早已成為車間里面的技術大拿。分析檢測中心急需鎢絲加熱籠,這個重擔自然而然落在了郭從喜的身上。鎢絲加熱籠是上下兩個電極盤中間由100多根鎢絲鏈接而成,全靠鎢絲來傳遞扭矩,極易被扭折。雖然郭從喜在”車”的時候異常小心,還是弄斷了兩根鎢絲。為此還寫了人生中的唯一一份檢查。“我當時真的放棄了,真的不想干了!”當說到這段經歷的時候郭從喜這樣說道。但是由于分析檢測中心確實急等著用鎢絲加熱籠,而車間現有車工中沒人能做。郭從喜決定勇挑重擔,挑戰(zhàn)自我,重新開始。他將所有工藝參數重新梳理了一遍,反復琢磨,總結經驗,最終將鎢絲加熱籠做了出來并通過了分析檢測中心的驗收。“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它讓我在以后遇到困難時,都不再輕言放棄,而且既然你選擇了這一行,就要想辦法把它干好。”的確,郭師傅在這之后的工作中,沒有再干廢一件產品,遇到所有的難題也都被他一一化解了。
深耕一線 技術精湛
“郭師傅是少有的在生產一線干活的技能大師。”制品分廠一工段工段長宿康寧這樣評價郭從喜。
郭從喜是制品分廠的“定海神針”,這話一點都不假。制品分廠所有的急活、難活都是他親自動手完成,他是真正干活的技能大師。2008年,“極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用濺射鉭靶材研發(fā)與產業(yè)化”課題研發(fā)中,郭從喜積極投入研發(fā),不分晝夜地工作,終于,在他辛勤的努力下,通過改進車刀切削角度,合理制作工裝夾具,解決了大尺寸鉭靶材加工難題,使項目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并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10年,郭從喜參與國際合作項目“磁控濺射鉭環(huán)件的研制”,主要解決鉭鈮材料的薄壁長管加工難題、大直徑薄壁環(huán)件加工難題、環(huán)件內外表面滾花以及端頭滾花的工裝夾具以及刀具難題,打破美國和日本的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項目獲得2010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科技攻關項目“高性能鉭靶材的研制”,主要解決了不同規(guī)格、形狀的鉭靶材機械加工工裝、刀具以及加工工藝難題,使高性能鉭靶材成為公司拳頭產品之一,創(chuàng)造銷售額8000多萬元。項目獲得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科技進步二等獎。
勤奮好學 精益求精
“郭師傅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特別好學,而且學習能力特別強!”制品分廠副廠長李小平這樣評價郭從喜。2010年,郭從喜參加了中國有色集團第二屆職工技能大賽,并榮獲車工決賽第二名的好成績,對其他人來說,這是個很高的榮譽,然而對郭從喜來說只是技術的考評。比賽回來后自己認真琢磨比賽中的不足之處,總結經驗并全都記下來。郭從喜一邊學習一邊鉆研,在他的身上才能真正地體現出“學無止境”。2014年,分廠引進一批數控車床,面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車床,郭從喜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學,這對當時45歲的郭從喜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然而他憑著一股“勤奮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數控車床的編程,學會了軟件繪圖。
“郭師傅做出來的那不僅僅是產品,簡直就是工藝品!”制品分廠的李興鈺對郭從喜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郭從喜在工作中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每件產品不是僅達到要求就可以了,他要把它做到最好。所以,郭從喜做出來的產品,每件都堪比工藝品,非常的精致。
愛崗敬業(yè) 樹立榜樣
“師傅要是當天的事情沒弄完,回到家就睡不著覺,也吃不下飯。”郭從喜的徒弟李剛這樣評價他。2018年,制品分廠接了一個急活,給3.8米長的旋轉鉭靶材備料打底孔。白天沒干完,郭從喜回家沒待一會兒,就又來到班上,從晚上9點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7點。年近五十的郭從喜,帶著5個年輕人通宵搶進度,干到夜里3點多的時候,有4個年輕人已經熬不住了,郭從喜讓他們先去休息,自己包攬了他們的活,一個人干到了天亮。
“記得有一年,郭師傅在路上被一輛農用車給撞了,當時制品分廠有個急活,他硬是扛了兩天把活干完才去醫(yī)院檢查治療。”李小平回憶道。說到郭師傅的愛崗敬業(yè),分廠上下沒有一個人不豎大拇指的,都拿他做榜樣。現在郭從喜愛崗敬業(yè)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已經成為激勵大家前進的動力。郭從喜干出來的產品,已經成為車間產品的標準。
一份耕耘 一份收獲
付出是總會有回報的。在工作中,郭從喜先后多次獲得“優(yōu)秀工作者”“技術能手”“集團公司勞模”等各項榮譽。在他身上的光環(huán)并沒有使他覺得自己放不下了,在他的眼中榮譽只是煙云,對于自己的那一份平凡的工作,投之以責任感與恒心,使它成為一種不平凡的堅持。將平凡的工作做得那么不平凡,真得讓人感動,有那么多榮譽加身而依然兢兢業(yè)業(yè)真得叫人佩服。當大家說起他的榮譽時都會贊不絕口:2007年被評為“中國有色集團勞模”稱號;2010年榮獲中國有色集團“第二屆職工技能大賽車工決賽”第二名;2010年獲“中國有色集團’強企杯‘職工技能競賽(車工)”第一名;2011年被評為中國有色集團2008-2010年度銀牌工人;2011年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jiān)督委員會授予“中央企業(yè)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12年被中國有色金屬協會評為“中國鋁業(yè)杯”第五屆有色金屬工業(yè)行業(yè)技術能手;2012年被評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席技師榮譽稱號;2012年由石嘴山市人民政府頒發(fā)石嘴山市高技能人才成就獎;2018年獲有色金屬行業(yè)技能大獎。(朱曉曄)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