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對有色金屬的影響
2018年07月09日 14:35 4943次瀏覽 來源: 廣發(fā)期貨 分類: 期貨
在全球化的今天,貿易摩擦沒有贏家,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國內有色產業(yè)發(fā)展可統(tǒng)籌考慮國內產業(yè)發(fā)展與海外生產能力布局,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國內產業(yè)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對出口目的地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開發(fā)南亞、東南亞及東歐市場。
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使得市場風險偏好明顯降低,波及商品、股票和外匯等市場。雖然從有色金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實質上的影響并不大,但是也有必要深入分析中美貿易摩擦中貿易部分的影響,以及其對平衡表的影響。由于貿易摩擦在有色金屬行業(yè)中對鋁產業(yè)鏈的影響最大,因此本文將重點著墨于鋁產業(yè)鏈的分析。下面將從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跟蹤,中美鋁行業(yè)貿易情況,中美鋁行業(yè)貿易摩擦影響和中美摩擦對各有色品種的影響四個方面來分析。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跟蹤
在5月份貿易摩擦趨于平靜后,6月15日美國政府發(fā)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征關稅措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開始征求公眾意見。中國官方連夜做出回應,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fā)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隨后,特朗普表示,美國將以10%的比率再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額外的關稅。如果中國再次提高關稅以報復打擊美國,美國還將再次追加對新的價值20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額外的關稅。由此可見,貿易摩擦在短期內并不會輕易平息,大概率會持續(xù)一段較長的時間,期間的影響或呈階段性脈沖式影響,對基本面行情判斷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通過跟蹤2018年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其中涉及貿易產品范圍頗廣,涉及關稅保護措施多樣。從貿易產品方面來看,不僅包含有色金屬等大宗工業(yè)品,還包括農產品,消費品及高新技術產品等。從涉及的貿易調查角度來看,包括“232”調查,“332”調查和“301”調查。
由于貿易摩擦在有色金屬行業(yè)中對鋁產業(yè)鏈的影響最大,因此將重點分析鋁產業(yè)鏈的相關影響。下面我們將先介紹美國各種貿易保護涉及的調查方式及其影響,方便后續(xù)更好的分析對鋁產品貿易流的影響。
(1)“232”調查
回顧美國進口中國鋁產品征收額外關稅,要從“232”調查說起。“232”調查是指美國商務部根據(jù)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行立案調查,美國總統(tǒng)在報告提交90天內做出是否對相關產品進口采取最終措施的決定。“232”調查具有程序簡單、仲裁快、措施多樣、關稅可與其他所有稅率疊加征收的特點。
從表1可以看到,在2018年1月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232調查報告,建議對進口鋁征收至少7.7%關稅,對中國則征收23.6%關稅。在2018年3月1日特朗普宣布將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征收25%和10%關稅。整體對鋁稅率提高至10%,但對中國產品的稅率降低至10%。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該關稅是與其他所有稅率疊加征收的。
基于“232”調查結果報告,目前美國針對進口除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韓國外的所有國家及地區(qū)的鋁產品加征10%關稅,涉及原鋁、鋁板帶、鋁箔、鋁棒、鋁型材等主要未鍛造鋁及初級鋁加工品。
(2)“332”調查
美國對華除對鋁制品加征關稅外,還加征反壟斷和反傾銷關稅。雙反稅的制定與“332”調查息息相關。“332”調查,又稱“常規(guī)性事實調查”條款,是指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2條。該條規(guī)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可應美國總統(tǒng)、眾議院、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或美國貿易代表(USTR)等的要求,自行對包括美國與他國產業(yè)競爭態(tài)勢在內的任何涉及關稅和貿易的事件,進行“常規(guī)性事實調查”并出具報告。歷史上,“332條款”調查經常成為美國未來啟動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的“先兆”。2018年3月15日,根據(jù)“332”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華鋁箔做出雙反產業(yè)損害終裁,通過早前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結果:針對中國鋁箔做出雙反稅合計加征55.13%-176.41%(具體情況見表2)。2018年6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鋁合金薄板(AlloyAluminumSheet)征收167.16%的初步反傾銷關稅。
(3)“301”調查
除了上述兩種調查及關稅加征將直接影響鋁產品的出口外,“301”調查雖未直接針對鋁產品,但將通過影響高新技術終端產品的出口而影響鋁材使用量。“301”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一般而言,“301條款”是美國貿易法中有關對外國立法或行政上違反協(xié)定、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采取單邊行動的立法授權條款。此次調查主要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chuàng)新領域,調查結果建議對來自中國的1300種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yī)藥、機械等行業(yè)的產品。
中美鋁行業(yè)貿易情況
2017年,中國出口鋁材總量約為424萬噸,以安泰科測算2017年電解鋁消費量約為3540萬噸為基準,中國鋁材出口占比約為12%。其中出口至美國約為66萬噸,占出口總量15%左右。整體直接出口美國占比并不算高,約為1.86%,而目前內外比價處于低位,將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貿易關稅的加征對鋁產品的出口影響并不算大。值得擔心的是貿易摩擦范圍的擴大。
具體到鋁材產品不同類型的影響,目前的關稅加征主要在鋁板帶和鋁箔方面,因我國出口美國鋁材主要以鋁板帶、鋁箔為主。
我國出口鋁材的集中度較高,主要以鋁板帶、鋁箔以及鋁型材為主,三者合計占比超9成。2017年出口鋁材中鋁板帶占比為49%,且該比例近幾年持續(xù)提升;第二大出口產品是鋁箔,占27%;第三大出口產品是鋁條桿形材,占比約20%。
其中,出口美國的具體分類根據(jù)海關總署數(shù)據(jù)的情況如下: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鋁板帶片50.22萬噸,鋁箔14.85萬噸,鋁管1.1萬噸,鋁型材1.01萬噸,合計約66萬噸。其中板帶出口占出口美國鋁材產品75.9%,占美國進口鋁板帶的51.2%;鋁箔出口占中國出口美國鋁材的22.45%,占美國進口鋁箔的75.6%。由此可見,美國對中國鋁材出口產品征收雙反稅具有明確的針對性。
據(jù)SMM了解,自3月下旬開始,發(fā)往美國的普通鋁板帶便大幅下滑,主因反補貼初裁在4月公布。綜合“332”調查和“232”調查結果來看,我國以鋁板帶、鋁箔為主的鋁材將被強制征收針對不同產品的雙反稅以及10%額外進口關稅。
中美鋁行業(yè)貿易摩擦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鋁產業(yè)影響主要有兩點:一是直接針對進口鋁產品的關稅加征。二是針對進口商品額外關稅征稅對中國國內鋁需求的減弱。
(1)直接影響
從直接影響來看,鋁材產品直接出口美國占消費比例約為1.86%,而目前內外比價處于低位,將有利于出口的增加,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貿易關稅的加征對鋁產品的出口影響并不算大。
美國提高鋁進口關稅,其核心邏輯在于美國不斷提升的鋁產品進口依賴度。根據(jù)WBMS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美國鋁產量僅為74萬噸,是10年前的30%不到。而去年美國鋁材進口量超過600萬噸,就美國鋁材供應而言,進口依賴度高達88.9%,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升高。美國進口鋁產品以原鋁和初級鋁加工產品為主;以2017年美國鋁供應來看,從主要來源國進口原鋁474.5萬噸。由于金屬鋁特有的物理性質,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建筑、電力、機械制造等行業(yè),同時長期作為關鍵材料使用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國家核心領域。因此,愈發(fā)提升的進口依賴度,對于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造成一定潛在風險。美國政府針對進口鋁產品的關稅加征,主要是想引導本土鋁產業(yè)復蘇,提升美國國內鋁冶煉行業(yè)的抗風險能力。
而對于中國鋁出口來說,原鋁的出口需要加征15%的關稅,也就是說明我們國家并不支持原鋁的出口。而鋁材等需要經過加工的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可以享有一定的退稅,因此出口主要以鋁材的形式。雖然貿易摩擦的陰云一直高掛,但是低位的滬倫比值依然刺激出口訂單大幅增長,特別是除美國以外的正規(guī)鋁材和變相出口鋁材訂單大幅增加。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4月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超過45萬噸,環(huán)比基本持平,而5月出口量為48.5萬噸,為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
另外,海外鋁市場供應缺口明確,而且不確定性也依然存在。具體而言,海外海德魯巴西氧化鋁廠停產依然持續(xù),基于供需匹配,海外氧化鋁供應減量將影響電解鋁原料供應;去年海德魯巴西氧化鋁廠生產氧化鋁640萬噸,今年計劃削減一半產能,影響320萬噸氧化鋁。再者,俄鋁事件仍有可能再度發(fā)酵;美國財政部只是表示美國將延長對俄鋁制裁下的業(yè)務暫停至10月23日,并沒有明確表示要取消制裁;俄鋁目前390萬噸電解鋁產能,1050萬噸氧化鋁產能,9萬噸鋁箔產能;2017年電解鋁產量為370.7萬噸,銷量395.5萬噸;若到三季度結束俄鋁仍未取得美國取消制裁或再度推后暫停制裁的決定,海外電解鋁價格或再度上漲,預計滬倫比值或將再度下探,推動國內鋁制品出口。
因此,預計年內我國鋁材出口將同比增加,美中貿易戰(zhàn)對我國鋁出口一塊影響不大。
(2)間接影響
從間接影響的角度來看,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合計價值5060億美元,其中電子產品占26.9%,醫(yī)療設備占6.4%,電視機及顯示器占4.5%。這些產品或多或少需要鋁制品組裝,美國對這些產品出口加征關稅,或將影響這類產品的出口,從而傳導到鋁行業(yè),對電解鋁終端消費或將有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主要體現(xiàn)在對國內宏觀經濟影響。然而,我們認為中國有充分的條件減弱貿易戰(zhàn)對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具體到國內鋁消費來看,鋁終端產業(yè)包括房地產建筑、交通運輸、電力、包裝等行業(yè)。隨著年初至今的房地產、基建方面施工工地開工、電網(wǎng)建設進展有條不紊,疊加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以及汽車輕量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們預計房地產、基建、汽車方面對電解鋁消費仍具有一定提振作用。汽車方面,雖然汽車產量增速逐漸放緩,但依然對汽車用鋁量的增長保持較樂觀的看法,一是汽車產銷量在多年高增長的情況下,同比基數(shù)變大:2017年全年汽車產量2907萬輛,與2016年的2800萬輛相比增長107萬輛;二是汽車輕量化對鋁合金的需求增長的支撐,使得汽車行業(yè)對鋁的需求增速依然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同樣,房地產方面,房地產開發(fā)投資額、房屋新開工面積等數(shù)據(jù)仍然處于穩(wěn)定增長,將有效提振鋁的下游消費。
從消費結構角度來看,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人口優(yōu)勢。我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消費潛力,即使不依靠出口增長,中國經濟仍有能力保持穩(wěn)定增長。改革開放40年來,工業(yè)化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崛起,但是中國的消費相對滯后;鼓勵國內消費,既讓中國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也有利于應對美國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戰(zhàn)。中國有潛質成為世界新的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城市化,是鼓勵消費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中國按照常住人口計算的城市化率僅為56.8%,未來30年,中國會有超過20-30%的人口在城市定居。國內旺盛的消費需求,可以降低對外需的依賴,給國內經濟帶來合理而又更高質量的增長。中國要從出口大國轉變?yōu)橄M大國,需要通過改革和創(chuàng)新,如城市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的減稅、放開進口等措施。
中美摩擦對其他有色品種的影響
鋅:
中國鋅錠出口量較小,2018年1-3月累計出口量僅3500噸,在過去四年里,出口至美國的鋅錠月均出口量在300-600噸左右。鋅錠在中美貿易規(guī)模十分低,此次貿易摩擦對鋅錠以及鋅合金影響微乎其微。出口量稍多的體現(xiàn)在鍍鋅板上,2017年鍍鋅板出口數(shù)量為932萬噸,主要出口至韓國、越南等國家,出口量分別為135萬噸以及115萬噸,2015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鍍鋅板60萬噸,但同年美國鋼鐵企業(yè)代表向美國商務部請求發(fā)起對中國的鍍鋅板產業(yè)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此后出口量一路大滑。鍍鋅板主要應用于汽車外殼。今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再增稅25%,實際上7月6日后實際美國進口車的關稅為40%。預計貿易戰(zhàn)對鋅的影響或將從終端汽車上間接體現(xiàn)。
銅:
我國為精煉銅的凈進口國,2017年我國出口精煉銅33.8萬噸,僅占國內產量的3.8%;出口銅材47.8萬噸,僅占全國產量的2.5%。在下游消費中,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電器及電子設備占中國該類產品出口額的7.5%,2017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占國內產量的2.9%。綜合美國占中國出口的比例,對中國產量占比的最大影響為1.89%和0.55%。因此,整體中美貿易摩擦對銅價的實質影響不大。
鎳:
中美貿易戰(zhàn)主要對中國鎳下游消費產生較弱影響,以不銹鋼行業(yè)為例。2017年中國不銹鋼出口量395萬噸(占中國總產量的15%左右),出口至美國的占比僅1.5%左右。美國不銹鋼產量275.4萬噸,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產量來填補中國進口量的缺失。而至于美國針對進口商品額外關稅征稅對中國國內不銹鋼需求的減弱影響存在,主要表現(xiàn)在對電子產品、醫(yī)療設備、電視機等主要加征關稅類商品的不銹鋼用量端產生一定壓制,繼而影響全年國內不銹鋼消費量,再傳導到鎳需求端。但是今年全年國內及海外原生鎳供應缺口確定,鎳價仍然長期處于上漲通道內。
目前美國對中國未來或將加征40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而中國去年全年進口美國商品僅1300億美元。中國接下來如何接招,值得關注。在全球化的今天,貿易摩擦沒有贏家,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美貿易關系惡化,不僅會傷害到中國,也會傷害到加拿大、西歐等美國的盟友,也包括美國的企業(yè)。未來隨著國際貿易摩擦將不斷擴大并呈常態(tài)化,中國應按照既定的節(jié)奏,以人民為中心,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堅定推進改革開放,堅決執(zhí)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高質量發(fā)展經濟,加快中國現(xiàn)代經濟體系。而國內有色產業(yè)發(fā)展可統(tǒng)籌考慮國內產業(yè)發(fā)展與海外生產能力布局,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國內產業(yè)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對出口目的地進行戰(zhàn)略性調整,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開發(fā)南亞、東南亞及東歐市場。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