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發(fā)布全球鋰、鈷、鎳、錫、鉀鹽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
2021年10月24日 9:36 557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羅娜 楊凈茹
10月22日,中國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資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發(fā)布了《全球鋰、鈷、鎳、錫、鉀鹽礦產資源儲量評估報告(2021)》。這是我國研究機構首次基于自主建立的全球礦產儲量數據體系形成的專業(yè)報告,也是我國研究機構為國際礦業(yè)企業(yè)投資經營、全球資源供需對接、“一帶一路”礦業(yè)合作與繁榮發(fā)展提供的重要基礎信息產品與服務。
評估報告系統采集了全球3168個礦山項目“第一手”數據,全面客觀的反映了全球鋰、鈷、鎳、錫、鉀鹽5種礦產資源儲量和分布特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全球鋰礦(碳酸鋰)儲量1.28億噸,資源量3.49億噸,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亞、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國。鈷礦儲量668萬噸,資源量2344萬噸,剛果(金)、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最為富集。鎳礦儲量9063萬噸,資源量2.6億噸,印度尼西亞位居全球儲量第一,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資源豐富。錫礦儲量327萬噸,資源量807萬噸,中國、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是錫礦主要產地。全球鉀鹽(氯化鉀)儲量129億噸,資源量430億噸,俄羅斯、加拿大、白俄羅斯、土庫曼斯坦四國儲量占全球80%,俄羅斯超越加拿大成為鉀鹽第一儲量大國。從消費端來看,2020年全球鋰(碳酸鋰)消費量約40萬噸、鈷約17萬噸、鎳240萬噸、錫38萬噸、鉀鹽(氯化鉀)5400萬噸,相對于現有儲量,全球鋰、鎳、鉀鹽資源保障程度較高,鈷、錫保障程度相對較低。
下一步,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加快建立健全全球礦產資源儲量數據體系與評價機制,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全球40種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動態(tài)評估,并及時發(fā)布服務,積極為推進全球礦業(yè)治理、構建全球礦業(yè)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孟慶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