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精神指引我一生”——新四軍后代段延的紅色初心
2025年07月21日 11:21 432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綜合時訊 作者: 張雪卉
段延(中)向國務院國資委有色金屬離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員講述紅色故事
黃海之濱的江蘇鹽城,是一座鐫刻有新四軍紅色印記的英雄之城。在江蘇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靜靜矗立,仿佛一位沉默的歷史見證者,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踏足這片熱土,考察新四軍紀念館,深情強調(diào)“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并指出新四軍紀念館是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不僅讓鹽城這片紅色土地再次煥發(fā)光彩,也讓無數(shù)新四軍后代的心中涌起了無限的自豪與責任。國資委有色金屬離退休干部局的退休干部段延,便是這樣一位承載著紅色記憶、傳承著清廉家風的新四軍后代。
“每當站在新四軍紀念館前,我都能感受到先輩們那份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段延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先輩的敬仰與懷念。在他的記憶里,父親段六奎和母親黃雅荘的身影總是那么高大,那么清晰。他們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更是清廉自律、忠誠擔當?shù)囊簧?/p>
烽火淬魂
鐵軍血脈鑄就家國底色
“那時候,日子苦啊,但心里頭熱乎,因為知道咱們是在為誰打仗。”段延的話語,仿佛將我們帶回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一個關于他父親段六奎和新四軍的故事緩緩展開。
段六奎,一位從湖南郴縣走出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他的革命生涯始于1937年,那是一個國家危難、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年輕的段六奎,心中燃燒著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陜北公學的學習,讓他系統(tǒng)地掌握了革命理論,樹立了革命的人生觀。從此,他與鐵軍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組建新四軍,還是后來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他都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忠誠與擔當。
“父親的一生,是與人民同榮辱,與新中國共命運的一生。”段延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敬仰與自豪,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筑牢了段家紅色家風的基石。
“我父親常說,新四軍之所以能打勝仗,是因為咱們跟老百姓心連心。”段延回憶道。在新四軍的戰(zhàn)斗歲月里,段六奎和戰(zhàn)友們不僅與敵人斗爭,更與人民群眾建立了深厚的魚水情。他們幫助百姓修筑大堤、剿滅土匪、廢除苛捐雜稅,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這種軍民團結的力量,成為新四軍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不竭動力。
段延的成長,便是在這樣的紅色氛圍中進行的。他從小聽著父親講述新四軍的故事長大,那些英勇的事跡、那些無私的奉獻,以及自己身上流淌著的血液,都飽含著愛國熱情,傳承著的是那份紅色的基因。
清廉家風
兩代人共守的精神火種
“父親對我們兄弟姐妹非常嚴厲,但我知道,那實際上是一種有意掩飾的疼愛。”段延回憶起父親,眼中閃爍著溫情的光芒。在段延的記憶中,父親總是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什么是忠誠、什么是奉獻。
“父親常對我們說,做人要清清白白,做事要踏踏實實。”段六奎的一生,是清廉自律的一生。無論是在軍隊還是地方工作,他始終堅守著革命者的初心和使命,不為權勢所動,不為金錢所誘。他用自己的行動,為子女們樹立了榜樣。
“我當兵的時候,一次比武曾獲得過全軍的第一名,回家跟父親炫耀,結果被他狠狠批評了一頓。”段延笑著回憶道,“父親說,絕對不能驕傲,你要謙虛謹慎,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部隊讓你干,你就要安心干,你自己不能提要求。”這次批評,讓段延深刻體會到了父親對清廉家風的重視。他明白,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更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在段延的家中,清廉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準則,更是一種精神追求。他的母親黃雅荘,同樣是一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賢妻良母,什么是革命伴侶。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她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參與革命工作,為前線的戰(zhàn)士們提供物資支持。她的堅韌和無私,也成了段延兄弟姐妹心中最寶貴的財富。
薪火筑夢
紅色基因激活時代新章
“作為新四軍的后代,我們有責任將紅色家風傳承下去。”段延的話語中,充滿了使命感和責任感。在他看來,紅色家風不僅僅是一種家族傳統(tǒng),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時代擔當。
退休后的段延,沒有選擇安逸的生活,而是積極投身于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工作。他加入了新四軍研究會,與戰(zhàn)友們一起,通過講述先輩故事、捐贈文物史料、參與紀念活動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四軍的歷史和精神。他還經(jīng)常走進學校、社區(qū)和企業(yè),為青年學生和員工們舉辦講座和宣講活動,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感悟,激勵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次看到年輕人聽我講述先輩的故事時,眼中閃爍的光芒,我就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段延說。他相信,只要紅色家風能夠代代相傳,那么革命先輩們的精神就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
在段延的帶動下,他的家人和戰(zhàn)友們也紛紛加入到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工作中來。他們或捐贈文物史料,或參與紀念活動,或走進學校和社區(qū)進行宣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紅色家風的深刻內(nèi)涵。
“我們不僅要傳承紅色家風,更要將其發(fā)揚光大。”在段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新四軍后代加入到了傳播紅色文化的行列中來。他們組成合唱團,到養(yǎng)老院演出,為老人們送去溫暖與歡樂;他們支援家鄉(xiāng)和老區(qū)建設,為革命老區(qū)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他們參與文化建設,通過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等方式,展現(xiàn)新四軍的風采和精神。
如今,段延已經(jīng)步入晚年,但他的心卻依然年輕。他深知,紅色家風的傳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家庭就能完成的使命。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在不同時代背景下,以不同方式去踐行、去弘揚。他期待著更多人能加入進來,讓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歲月的長河中流淌,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任飛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nèi)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nèi)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