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市場欲回暖國儲不是唯一出路
——鋅收儲減少反映國儲困境
2009年01月15日 11:4 5667次瀏覽 來源: 世華財訊 分類: 鉛鋅資訊
1月14日,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決定以每噸11,800元的價格,從七家國有冶煉企業(yè)收購5.9萬噸精煉鋅。這七家冶煉企業(yè)包括了葫蘆島 鋅業(yè)股份、 株冶集團、 豫光金鉛等。
此次國儲5.9萬噸的收儲數量不但低于預期的10至20萬噸,收購價格也僅較上海期貨交易所1月14日的收盤鋅價高4.4%。此則消息報道的收儲細節(jié),不論是數量和價格都低于市場預期,這也反應出國儲面臨的一些困局。
受金融危機擴散影響,有色金屬價格大幅下挫,相關產業(yè)的生存受到較大威脅,要求國家給予協(xié)助的呼聲漸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儲不得不采取措施進行收儲。為了提振市場價格,國儲收購價明顯高于市場價格,這與國儲本身意愿產生一定抵觸。廣發(fā)期貨研究員王健表示,由于收儲價格明顯高于市場價,國儲局收購的積極性較低,更希望地方政府自籌資金進行收儲,但因為面臨相關方面的壓力,收儲又不得不進行,這就出現(xiàn)了在數量和價格方面的博弈。
而且由于國家收儲只針對國有企業(yè),被視為是對國企的變相補貼被社會輿論所詬病。國儲局此次收儲行動,缺乏市場化運作的基礎,可能在短期內穩(wěn)定了市場,但在中長期可能會加劇行業(yè)供需矛盾的激化,影響行業(yè)健康發(fā)展。而且之前也曾有媒體報道,有企業(yè)接到株冶集團大量采購鋅鉛等的詢盤,通過國儲幫助企業(yè)賺取額外利潤恐怕非政府本意。通過調整收儲價格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
正是由于牽涉到國儲利益、防止相關國企利用收儲賺取額外利潤等問題,國儲數量減少、價格降低成為可能,這一情況的出現(xiàn)也反映出國儲局面臨的收儲困境。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