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產信托業(yè)的風險分析與對策
2012年11月14日 16:0 10970次瀏覽 來源: 銀行家 分類: 重點新聞
礦產信托的礦產權質押風險
采礦權質押是礦產信托常見的控制風險方法,但礦產權質押存在風險,主要表現為:
采礦權抵押和轉讓中尚存在較多操作性難點。1996年修訂后的《礦產資源法》和國務院1998年出臺的《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采礦權可以流轉。2000年國土資源部發(fā)布《礦業(yè)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guī)定》,規(guī)定采礦權可以用于抵押,確立了采礦權市場建立和采礦權流轉的運行規(guī)則。2011年1月公布的《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完善采礦權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通知》)進一步對采礦權新立、延續(xù)和審批管理,以及采礦權抵押備案和注銷條件進行了規(guī)范。
但是,金融機構不能成為采礦權的主體,只能委托法院或其他拍賣單位進行拍賣,獲得相應的拍賣款補償損失。根據《通知》第十三條,該等主體應具有獨立企業(yè)法人資格,企業(yè)注冊資本應不少于經審定的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方案測算的礦山建設投資總額的30%。通常,質押權人可能并不具備采礦權受讓人的資質條件。這樣,該采礦權就不能以合同約定的折價方式轉讓給質押權人,而只能按照一定的司法程序,轉讓給符合國家規(guī)定之資質條件的主體后,從處置的采礦權所得中依法受償。
用于抵押的采礦權需滿足一定的法定條件。根據《通知》,發(fā)證機關予以備案的采礦權抵押申請,應具備以下條件:(1)采礦權權屬無爭議;(2)礦業(yè)權稅費已按規(guī)定繳清,即采礦權價款、采礦權使用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和資源稅;(3)采礦權未被法定機關扣押與查封;(4)采礦權抵押期未超過采礦許可證有效期;(5)采礦權不處于抵押備案狀態(tài)或債權人見就受償關系達成協(xié)議。
由于礦業(yè)管理體制不完善及礦業(yè)登記制度不健全,部分企業(yè)采礦許可證的取得存在重大法律瑕疵,可能面臨被發(fā)證機關吊銷的風險。一旦采礦權人的采礦許可證被發(fā)證機關依法吊銷,抵押物不復存在,抵押權極易落空。
所以,須認真對采礦權進行審查:一是審查《采礦許可證》的有效性和有效年限。采礦許可證期限屆滿前未依法申請續(xù)延,采礦權證可能被發(fā)證機關吊銷。二是了解采礦權的權屬及資費繳納情況。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了解采礦權權屬有無爭議,是否存在共有以及轉讓受限等情形,是否存在出租或先行抵押等不允許抵押的情況;到采礦權登記機關,了解采礦權使用費及采礦權價款是否按規(guī)定足額繳納;到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管理機關,了解礦產資源補償費是否足額繳納;到資源稅征收管理部門,了解資源稅是否足額繳納。若采礦權或采礦權人在上述方面存在不足,應要求采礦權人補充整改,消除瑕疵。
礦產價值難以評估,且礦產價值可能發(fā)生遞減的風險。礦產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隨著不斷的開采,礦產資源數量和經濟價值會逐年減少,其派生的采礦權權能價值也將隨之縮小,直至最終消失。同時,采礦權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礦體信息的獲知情況,而礦產開采的技術特性和經濟特性與其他資產不同,因此采礦權價值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隨著礦產的開采,礦產價值可能遞減。
規(guī)避礦產信托風險的對策
礦產公司的篩選與礦產儲量的科學評估
篩選優(yōu)秀的中小礦產公司。愿意支付信托資金高收益的都是中小礦業(yè)企業(yè),特別是能源型中小企業(yè)。因為大企業(yè)能夠從銀行獲得成本更低的貸款。如果信托公司管理較差,這樣的信托產業(yè)高收益的背后必然對應著高風險??梢詫ΦV業(yè)公司提出以下硬性管理條件:第一,礦產公司全面開展風險管理活動,建立持續(xù)風險評估系統(tǒng)。第二,建立嚴格的監(jiān)督檢查和報告制度,及時發(fā)現存在的隱患和不合規(guī)的情況。第三,實行鼓勵事件報告制度,將不足全部暴露出來。第四,進行有效的事故調查,預防事故的再發(fā)生。
建立健全的礦產儲量評估程序。在篩選了優(yōu)秀的礦產公司之后,仍然要對礦產儲量及其價值進行科學評估。避免儲量誤判和價值誤判等重大差錯。同時,要建立一定的責任機制。對于故意欺詐或腐敗背景的價值評估,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因為集合信托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對金融風險也是敏感的。
責任編輯: 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