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學界“大?!闭勓芯?/h4>
——訪美國地質調查局礦產負責人、《Economic Geology》主編勞倫斯·D.梅內爾特
2014年09月12日 15:35 8939次瀏覽 來源: 中國礦業(yè)報 分類: 重點新聞
統(tǒng)計顯示,目前,中國學者每年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數(shù)量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但高水平的論文數(shù)量占比卻很低。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從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勞倫斯說,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一般具備以下特點:第一,提出的科學問題明確,這些問題可能是前人不曾涉及過的研究內容,也可以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的絕對創(chuàng)新,并且這些問題的解決會對人們生產生活帶來實際的意義;第二,解決問題的方案清晰,把每一個步驟以及涉及到的準備工作闡述得非常清楚;第三,尋求答案的過程邏輯嚴密,在嚴格的分析論證過程中解決問題、提出觀點;第四,支撐觀點的證據真實、可靠、充分,應將事實證據與實驗室的分析數(shù)據結合起來,共同為支撐整篇論文的觀點服務。
“難就難在第一步,要提出一個好的科學問題是非常困難的。” 勞倫斯說,以他的了解,目前中國礦床學屆的學術氛圍很好,但很多人不具備獨特的創(chuàng)新思維,“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或是提出問題”,因而頂尖的科學人才很少,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更加注重細節(jié)。他建議,不管是年輕的學生或是年長的教授都應該更多地到野外工作,“不要害怕弄臟自己的衣服和雙手”,不要僅僅采幾個沒有意義的樣品回到實驗室做分析,因為“從事地質科研工作就應該出野外,并不是在實驗室泡著就能出成果的”。
勞倫斯還建議,中國的地球科學家尤其是那些有過西方學習、工作經歷的科學家要合理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要把西方國家的一些好的科研理念融入到團隊里。比如,保持團隊成員的思維活躍度和獨特個性,合理幫助團隊里的學生安排研究工作和任務,而不是一味地讓手下的學生幫忙采樣品、做實驗、出數(shù)據,這樣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會讓他們的學生在將來也干同樣的事情。“一個好的團隊是非常重要的,里面的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思維,相互之間會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很容易發(fā)生思想上的碰撞,好的科學問題很可能就由此誕生。”
對于年輕的學生,勞倫斯建議,一定要重視“榜樣的力量”。“那些會思考并提出問題的人,都是學生們的榜樣。應該向這一類人學習,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允許自己犯錯誤。”勞倫斯說,中國的文化講求謙遜和低調,因此很多學生不敢在有些公開場合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提出問題,怕自己會顯得太“與眾不同”。其實,這種“與眾不同”恰恰就是培養(yǎng)其科研素養(yǎng)的基礎。他還建議:“學生應該先專注于研究小問題,不要一下子跳到很大的、區(qū)域性的問題上去。”
“我們要的是有實際意義的科研成果,而不是一篇篇印刷精美的論文。”勞倫斯最后表示,科研成果的評價標準在世界各地都不一樣,這也是一個大家都面臨的難題。針對礦床學研究來說,研究成果的好壞絕不是看你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發(fā)表刊物的影響力或是論文篇幅的大小,只有能夠提升人們對全球成礦作用、成礦規(guī)律的認識,從而促進礦產勘探工作理念的進步,推進資源勘探開采效率和水平,才是最科學的評價標準。
責任編輯:彭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