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近五年我國有色金屬主要品種基本運行情況

2012年10月11日 9:25 20178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5.鋅
 ?。?)鋅行業(yè)概況
  鋅是重要的有色金屬原材料,目前,鋅在有色金屬的消費中僅次于銅和鋁,鋅金屬具有良好的壓延性、耐磨性和抗腐性,能與多種金屬制成物理與化學性能更加優(yōu)良的合金。中國對于鋅的需求主要來自建筑和基礎設施業(yè)這兩個領域,共占鋅終端消費量的70%,這種特別的消費形式使得中國的鋅需求高度依賴于建筑活動。

中國鋅的消費結構

23


  資料來源:安泰科,中金公司研究部


  2004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鋅需求的重要推動力,其消費占比已從2004年26.1%攀升至2011年的44%。值得注意的是,過去7年(2004-2011年)中國鋅需求的平均復合增速為10.4%,而全球鋅消費量平均增速為2.6%。這種背離走勢在2009年達到極致——金融危機使得汽車產銷量大幅下滑,最終導致全球鋅需求下降18%。然而,2010年,在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作用下,國內鋅需求持續(xù)旺銷,消費穩(wěn)步加速。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汽車、家電等鋅主要消費領域保持良好發(fā)展勢頭,成為支撐鋅消費超預期增長的主要動力。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2010年國內鍍層鋼板產量達到2,846.6萬噸,同比增長37.6%;各類家電產量增幅大多超過了20%;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0%,從而使2010年全國鋅表觀消費量達到533萬噸,同比增長8%;實際消費量約475萬噸,同比增長10%。2011年,受到我國汽車家電銷量增速放緩、房地產投資增速下滑,鋅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消費量同比下降2.1%。
  從供給看,2004年2011年,全球鋅產量從1,039萬噸增加到1,309萬噸,年均增長率為3.4%。同期,中國鋅產量從253萬噸增加到522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0.9%,大大高于全球同類產品的年均增長率。

全球鋅的供應量和需求量

24

資料來源:Bloomberg


中國鋅的供應量和需求量

25

資料來源:Bloomberg

  從進出口看,我國鋅產品出口量結束了連續(xù)三年下跌的局面。從2007年6月起,我國對含鋅量99.99%以下未鍛軋精煉鋅征收15%出口暫定稅率,對未鍛軋精煉鉛征收10%的出口暫定稅率,同時對鉛鋅廢碎料征收10%的稅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我國鉛鋅企業(yè)的經營熱情,鉛鋅產品貿易量銳減。2007年我國出口鋅產品28萬噸,同比下降19%。2008年我國鋅產品出口繼續(xù)下降,鋅出口量7萬噸,同比下降74%。2010年我國出口鋅產品4萬噸,同比2009年的3萬噸增長48%。我國鋅產品出口已結束了三年大幅度下降的局面而觸底反彈。

2004年-2011年中國鋅進出口量

26

資料來源:Bloomberg

 ?。?)鋅行業(yè)發(fā)展趨勢
  中國的人均鋅消費量和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大,未來鋅的消費量空間發(fā)展相對有限。2011年,中國人均鋅消費量為4.00公斤/人,僅次于德國6.28公斤/人,與日本持平。中國鋅消費需求仍將取決于下游白色家電的增長。

2011年中國和主要國家的人均鋅消費量對比

27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鋅價從2008年高點2,800美元/噸降至1,050美元/噸,降幅高達63%。同時,受到我國汽車家電銷量和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的影響,鋅需求得到一定的抑制。但是,長期來看,中國白色家電的需求增長依然穩(wěn)健,而來自基建和工程建設的需求亦不會大幅下滑,鋅需求仍將一定的防御性。另一方面,近兩年我國的鉛鋅礦新建和擴建項目較多,供給仍將保持穩(wěn)定增幅。因此,預計2012年鋅仍將維持供應過剩的局面。
  我國鉛鋅行業(yè)經過近幾年的發(fā)展,產業(yè)集中度大幅提升,企業(yè)在節(jié)能減排、環(huán)保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果。但是我國鉛鋅行業(yè)仍然存在結構性的矛盾。隨著國內通脹壓力的增大,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鉛鋅企業(yè)仍將面臨勞動力成本、能源資源成本上升等問題。2009年5月國家發(fā)布的《有色金屬產業(yè)調整和振興規(guī)劃》要求淘汰落后鋅冶煉產能40萬噸,到2011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鉛、鋅企業(yè)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都要提高到60%,這些措施都將有助于加快企業(yè)并購重組,將優(yōu)勢的資源和資本配臵到管理水平高的企業(yè),從而提高整個鉛鋅行業(yè)的核心競爭力。

[1] [2] [3] [4] [5][6] 下一頁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luytgc.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